半月谈丨别把宠物当“情绪药方”
半月谈记者 陈青冰
10年前,有关“宠物依赖症”的讨论还集中在“空巢老人”身上,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患上此症。一些年轻人表示,“宠物就是自己的一切”,他们不仅将宠物当成一种“情绪药方”,用来消除孤独感,治愈抑郁和焦虑,更是给予宠物过度的爱,进而产生依赖,引发其他心理及情绪问题。
宠物提供“情绪良方”
《2020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85.5%的宠物主人都将自己的宠物视为孩子与亲人,38.1%的宠物主人都是“90后”。在采访过程中,半月谈记者发现对宠物产生过度依赖的宠物主人不在少数,他们均把宠物看成他们情绪的“救命稻草”,认为自己离不开宠物。
3年前,26岁的小伊因为抑郁和焦虑,情绪处于低谷。一只小猫的到来,成功治愈了她,让她的心情“从3分提高到9分”。从那时起,小猫对于小伊来说,已经不只是一个宠物,而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家人。
小伊如今无法离开她的小猫。她每天都会和小猫一起睡觉,如果小猫生病,她会非常慌张,不敢想象以后没有小猫的生活。“我曾经在外旅游,半夜想我的小猫想到痛哭,于是连夜订票回家。”
25岁的米米也对自己的小猫怀有类似情感,晚上梦见小猫出事会被吓醒,看见宠物去世的文章会大哭,因为想照顾猫,过年不愿意回老家。“我之前生活太压抑了,需要一些改变,所以我养了猫。”
曾经重度抑郁的小莫一再对半月谈记者强调宠物的重要性。“我的狗狗陪了我7年,每次我哭时,它都会过来舔我的眼泪。只要它在,我心里就踏实。我和我对象都是丁克,他也养了3只猫,我们出去玩会把宠物都带上。”
重庆德康宠物医院院长陈桂林表示,在他遇见的客人中,独居老人、独生子女、丁克家庭、抑郁症患者等群体,都容易对宠物产生过度依赖。“这些群体的共同点是需要陪伴,宠物就是他们的情感投射点。”
过度依赖有副作用
对很多人来说,宠物的确是治愈他们的“良药”。不过,长期“服用”,也有副作用。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睡眠心理科主任蒋成刚表示,对宠物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并加剧宠物主不愿与人和社会接触的倾向,斩断社交等与社会的联结。
曾被确诊为“宠物依赖症”的驯犬师小阳表示,他有段时间完全丧失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我与人握手、打招呼时,都会带着和狗狗交流的习惯;在思维上,也是一种与宠物交流的直线思维,不懂转弯。”
同时,蒋成刚提到,一些依赖宠物的人可能本身有情绪问题,才会在宠物身上寻找爱与关心。但是宠物生命周期较短,如果宠物离世,容易让宠物主陷入更抑郁、伤心的情绪。
陈桂林不止一次看到宠物主人做出疯狂举动,如有人在宠物走丢后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者以“一套房子”为酬金寻找宠物。
需增强与世界的联结
多位专家表示,宠物能提供陪伴、安抚作用,但切勿把期待与情感只放在宠物身上,应该主动增强自己与世界的联结。
陈桂林表示,对宠物过分的情感投入,可能蒙蔽宠物主人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身边的人。因此,宠物主人在爱宠物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爱父母、爱家人、爱自己。
“宠物主人需要找到其他方法消除孤独感,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另外的情感联结。”蒋成刚建议,宠物主人可以通过养宠的共同话题,拓宽人际圈,培养新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精力与爱有其他地方可以安放。“人际交往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学习的课题。我们需要相信这个世界有很多事物都是美好、善良的,还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