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制(六)

文 / 鹰眼防务解读
2021-04-21 09:08

作者:解衣唱大风

继续说首级功。

鲁迅曰:物以稀为贵,脑袋也一样。

建奴的脑袋值钱,所以大家拼命造假、但同样是脑袋,有的价格一路见底——最便宜的,估计您真猜不到——内地反贼的脑袋行情,曾跌到20颗才能换一级功!

但,这,远不是抄底价。

笔者见过的最夸张的资料:几百颗“倭寇”首级换一级功!

奇了怪了吧?辣么凶的倭寇,脑袋咋比猪草还便宜呢?别急,听俺慢慢讲。

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梨园行业的祖师爷是唐玄宗……倭寇的祖师爷呢?

嘿嘿,是朱元璋!

别瞪眼,俺可以拍着胸脯说:没有朱元璋,就不会有倭寇!

老朱打天下时曾经跟张士诚死磕。

老张也是个狠角色,获得了沿海居民的普遍支持,最后朱董动用了生化武器——嗯,围攻时向苏州城用投石机抛射半腐烂尸体(别问哪儿来的)——终于功德圆满……

从此朱董恨透了江浙人,除了课以重税,还规定:“寸板不得下海”——你他妈反对我还想吃带鱼?门儿都木有!

到了嘉靖年间,内循环愈演愈烈:“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于是,“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

史料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这个记载,与朝鲜正史《世宗实录》的“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而本国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相当吻合——原来,所谓的“倭寇”,主体是沿海居民!其领导者呢?汪直(也有记成王直的),明朝人!

再看地图,划重点:倭寇的主要根据地。

看到了么:领导者是明朝人、绝大多数参与者也是明朝人、根据地在大明沿海……虽然有一些浪人参与,但属于雇佣军性质,因此,“倭寇”的称呼确实有点过度美化了。

但……为什么,要叫“倭寇”呢?

你傻啊?如果你是地方官,怎么报?

选择1:“报告黄地,都是你老子大傻13,瞎几把搞,弄得民不聊生,现在好了,大家都去拦路抢劫啦”!

选择2:“报告黄地,本人无能+穷山恶水出刁民,这里民变四起,简直是特么贼窝啊啊啊啊啊”!

选择3:“黄恩浩荡,国泰民安。但时有倭寇作乱,微臣势与其不共戴天!那什么,请拨款2个亿,看俺收拾丫的”!

自己挑一个吧。

选择并不难——鸦战前千古一财迷帝道光给各省发调查问卷,收回的答案千篇一律:本省绝对木有!然他省贩卖过境者不敢必保其无!

嗯,境外输入。

前面我们说过,明朝的卫所兵都是半奴隶性质的军户,除了少数边军(包括西南边哈)能打,内地沿海“还有一口气暂时没饿死”的叫花子们战斗力是零,对抗有组织又真拼命(浪人大都是一根筋)的亡命徒,几千人被几十人追砍几百里实属正常……直到俞大猷戚继光们出现,改革了兵制,从而彻底扭转了局势。

职业化军队对阵乌合之众的倭寇,与其说是战斗,不如叫做屠杀更贴切。进剿“贼巢”的战绩——参考地图+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我们应该能够想象“战果”之丰。

之所以出现几百颗脑袋才算一级功,个人以为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以“报兵”数1%为一级功的首级功记功方式为统计计算基础(下面会讲)。

2、 “犁庭扫穴”时不可避免地见脑袋就砍的喜获大丰收。

3、 兵部大爷们一贯讨价还价压价杀价不给赠品就差评的优良作风。

顺便说一下。我们真应该跳出“好人坏人”的幼儿园小盆友思维模式,将历史人物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去看待。比如,老戚肯定是“正面人物”无疑——然鹅,他的部队会不会有杀良冒功现象呢?

额,对了,他给靠山老张送过巨额贿赂:房车!真正的“房”车——32人抬的轿子,前面是办公室后面是卧室,里面还有俩美女哟……以后我们会再说到这个(如果我想得起来的话,嘿嘿)。

再说个题外话——倭寇绝迹,老俞小戚们当然功不可没,但其实真正的倭寇终结者恰恰是黄地:隆庆开关——海禁解除了,大家能靠海吃海了,谁还会铤而走险呢?

咱们回过头看1%斩首功的记功规则。比如说,你“报兵”10000人——注意,不是说你必须真有这些部队哈,是兵部认可你有10000人——一场战斗,交上来100颗脑袋,就算一级功。不够数?先用石灰腌好攒着,以后一起

为什么报兵的1%斩获就算一级功呢?其实前面已经有答案了:无论你报了多少兵,兵部知道,都是凑数的。真能打的,就是你喝兵血养的那些亲兵家丁干儿子(参考以前写的刘綎)们。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战力,斩获,大多是指望他们。

过去记功,还有一条制度:客兵加倍。假如你是川军副将,带了1000兄弟协防贵州,一场仗下来交了8个脑袋,经检验,其中5个确实可能是“真反贼”,OK,一级功到手!

原因么……一则,你说带1000兵,兵部大爷们一撇嘴:都是老中医,少™给老子上这套偏方!战兵最多二三百,七八百肯定是民夫辅兵(以后会讲到)!其二,你是客场作战,出工不出力,凑热闹壮声势是主要的,肯定不会死拼赔老本儿,要刺激励你啊,所以奖励要加倍——灰熊猫的《窃明》和《伐清》严重推荐下,是俺看过的最好的穿越小说,没有之一——里面有不少硬料。

首级记功有很多弊端。

一个是贻误战机。

比如说,战兵们打赢了都忙着割首级,不能宜将剩勇追穷寇,更要命的,被敌人逆袭,转胜为败也屡见不鲜:

看过一个记载,孙传庭还是谁想不起来了——哪位读者老爷(或太太)知道的提个醒,不胜感激——跟李自成部作战,大胜,结果战兵们不去乘胜追击,全蹲地上抢割脑袋,李自成的后队懵懵懂懂撞上来,遂大败。郭光复的《倭情考略》也有类似记载:“合战先以数倭蹈阵,胜则群拥以进、不胜,必俟我兵争取首级而乘之,故常胜”。

这个还不是最冤的。

最悲催的是:胜了,割了一个敌人首级,一大伙人全簇拥着跑回来领功,真正的战场上没有上帝视角(这句话是重点——想象一下,你在操场上参加运动会开幕式——你看不到全局,只能看到周围的几个人),猛不丁一大帮子人呼啦啦往回跑,生死关头,你一定会以为败了,也扭头开溜,你旁边的家伙再跟你学……滚雪球样,稀里糊涂就一败涂地了!所以戚继光规定:“凡临阵的好汉,只有数人。每斩获首级,常是数十百人丛来报功,再不想你一起人退来报功,使众兵相望误认是败走,大家都他娘的走了!此临阵第一禁约”!

一个是为了骗赏给潮庭惹祸。

比如,边将发朋友圈:某日互市,铁铲铁锹大大滴有,还有铁锅模比基尼热舞哟!

掰手指头数到日子,胡人同胞流着哈喇子屁颠屁颠跑来了……展馆大门一关,嘁哩喀喳一通,几百颗首级到手——验吧,全是真的!给钱!

人家部落急了,举族犯边!

相比之下,骗几个小钱,那简直不叫个事儿!

哦,忘了说一点,明朝不少边将会开“福利院”:没事就溜达一圈,把辖区的残疾人、盲流、乞丐、跑单帮的小商贩、智障者……抓住圈养起来——等有了“边患”,统统割了脑袋当“大捷斩获”报上去换银子……

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