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年前,苏东坡如何防治瘟疫

文 / 小玲谈历史
2020-02-11 08:0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是苏东坡的从政信仰,他在地方做官的时候,时时心系百姓疾苦,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尤其是遇到像水灾、旱灾和瘟疫这一类的自然灾害,苏东坡更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积极有效的防控瘟疫。据史料记载,在旧中国历史上,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当时,由于医疗水平落后,瘟疫等流行疾病时常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苏东坡曾有多次在地方做官的经历,所以他始终把防治瘟疫做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任务来对待,在民间和史书上至今还流传着他成功驱除瘟疫,救百姓于水火的事迹。

苏东坡像

元丰三年(1080),苏东坡贬谪黄州,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元丰五年,他的眉山同乡,一代名医巢谷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黄州看望他。东坡喜爱医术,经常搜集一些民间秘方,还自己研制药剂,无偿送给患病的百姓服用。尤其是做官以后,比如在陕西凤翔、山东密州时曾遇到瘟疫,他就把自己珍藏的一些重要药方公布出来,让当地患病的穷苦百姓及时得到医治,有效地防止了瘟疫的漫延。

一次闲聊,苏东坡听说巢谷有一个祖传秘方,叫"圣散子","圣散子方"主要由"芍药、柴胡、白术、藿香、半夏、"等几十味中草药组成。这些药材都很常见,所以价格非常便宜,但是却能够治疗瘟疫。据东坡说只要服下该药,则"百疾不生,真济世卫家之宝也"。东坡就央求巢谷把这个秘方传授给他,以备不时之需。巢谷面露难色,因为祖训要求,秘方不得传于外姓人。后来,禁不住东坡再三请求,巢谷勉强答应传授秘方,不过他要求东坡必须立下誓言,秘方绝不外传。苏东坡面对着滚滚的长江水发誓,如将秘方泄露,将葬身鱼腹。一年,黄州及邻近州郡突然爆发瘟疫,死人很多,忧国忧民的苏东坡心急如焚,他也顾不上当初给巢谷的承诺,当即拿出秘方"圣散子",熬制汤药,免费送给穷苦百姓服用。为了使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苏东坡还把这个药方传授给了好友庞安时。庞安时是湖北黄州名医,在明代,和李时珍等四人并称为"鄂东四大名医"。九百多年前,发生在黄州的这场人与瘟疫的斗争中,苏东坡怀着一颗博爱仁慈之心,舍小义,存大义,不惜违背誓言,献出秘方。也正是由于东坡的这种无私的大爱,才挽救了成千上万的黄州百姓。东坡后来在《苏沈良方》一书中,写有"圣散子叙"篇,详细讲述了这件"背信弃义献秘方"的事件:

宋·苏东坡、沈括《苏沈良方》

其方(圣散子)不知所从出,而故人巢君谷,世宝之,以治此疾,百不失一,既得之。谪居黄州,连岁大疫,所全活者不可胜数。巢甚秘之,此方指松江水为誓盟,不得传人。予窃隘之,以传蕲水庞君安时。庞以医闻于世,又善著书,故以授之,且使巢君名与此方同不朽也。

后来,庞安时将这个秘方收入其专著《伤寒总病论》一书中,秘方公之于世,受益最多的当然就是黎民百姓了。

元祐四年(1089年),五十四岁的苏东坡被朝廷委任杭州知州。东坡刚到任后,就遇到了杭州历史上少有的灾情,先是水灾、旱灾,接着又是风灾,大灾过后,往往瘟疫就开始流行。元祐五年(1090年)春初,杭州开始流行疫病,当时官方和民间都没有任何防治措施,一时间杭州大街小巷挤满了求医问药的穷苦百姓。当时有些不良药商就囤积居奇,趁机抬高药价,大发昧心之财。苏东坡立即取出好友巢谷传授的秘方"圣散子",令人当街支起大锅,熬制汤药,对穷苦百姓免费赠服。同时,他还邀请好友、黄州名医庞安时来杭州主持医务,很快疫情便得到控制。东坡在《圣散子叙》一文中,也记述了这次防治瘟疫的经过:

圣散子主疾,功效非一。去年春,杭州民病,得此药,全活不可胜数。

宋·庞安时著《伤寒总病论》

瘟疫虽然已被驱除,但苏东坡考虑到这种赈济只能起到临时的作用。因为杭州是一座大都市,南北水陆交通要道,要想杭州百姓长治久安,必须要设立一家官办药局,由政府出钱支持,这样才具有可延续性。但是开办医院可不是小事,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怎么来解决?面对困难,苏东坡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和下属商量决定通过募捐的方式来筹措资金。他首先拨出官银两千缗,然后又以身作则,捐出自己多年积蓄的黄金五十两。同时张贴告示,号召杭州城里的富商大户捐款。在苏东坡的呼吁下,参加捐款的人越来越多,不久一座崭新的官办药局,就在杭州城中心的众安桥落成了。东坡给这个药局命名为"安乐坊","安乐坊"这就是今天现代医院的雏形。"安乐坊"的设立,使杭州的那些老迈贫困且残疾无助的穷苦百姓得到了医疗保障。对于苏东坡的种种义举,杭州老百姓是感念在心,为此专门给他在西湖边建立生祠供奉。后来,苏东坡所创办的"安乐坊"模式引起了朝庭的重视,宋徽宗执政时期,还参照这种模式,在各地设立官办药局,并把"安乐坊"的名字更名为"安济坊",专为穷苦百姓免费治病。

定窑-三系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符元年(1098年),六十三岁的苏东坡再被贬官海南儋州。一千年前的儋州还是一块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当时地偏民穷,自然环境恶劣,缺衣少食,所以当地百姓为填饱肚子是无所不可食。东坡在给弟弟子由的一首诗《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中写道:

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儋州当地百姓什么都吃,他们薰鼠肉烧烤蝙蝠,甚至吃"蜜唧",就是吃活着的小耗子,还甚至还生吃蛤蟆。这样的饮食习惯,自然非常容易生病。当地本来缺医少药,人一旦生了病,按当地的习俗,他们不去求医,而是让巫医杀耕牛祈祷。可想而知,在这种大环境下,瘴疠和疟疾等流行性疾病时时威胁着人的生命,为了改变这种面貌,苏东坡就开始整理各种药方,并亲自到山上采药,仔细考订药的种类,寻找出适合治疗当地疫病的药物。

宋刊本《东坡先生集》书影

苏东坡认为,儋州瘴疠瘟疫横行的根本不是自然环境,而是在于人的思想。如果当地人不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一次瘟疫被击退,那么很快就会产生第二次瘟疫。于是苏东坡就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写下《劝农诗》,劝解百姓重视农业,不要再宰杀耕牛。

二:开挖水井, 他看到当地百姓吃的水都是积攒下来的雨水,很不卫生,就亲自带领乡民挖水井,让大家吃上干净的井水,自然就减少了疫病的发生。

三:开坛讲学,让中原文化在南疆生根发芽,促进海南文明进程,并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姜唐佐。

沧海何曾断地脉,苏东坡晚年在偏远的海南岛儋州谪居了三年,他身体力行,事必躬亲,为当地驱除瘟疫,普及文教等工作都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人戴肇辰所著《琼台纪事录》一书就由衷的称赞:

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金·武元直《赤壁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庚子正月十三京华品一草堂雪窗,时窗外腊梅怒放。

(注:图片《苏沈良方》《伤寒总病论》来自网络)

附参考文献:

1、陶文鹏编著《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集》.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15.

2、林语堂著《苏东坡传》.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3、王水照、朱刚著《苏轼评传》.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