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为何死前叮嘱弟子必须毁掉一个流行的药方

文 / 每鲜娱乐
2019-07-25 00:23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瑰宝,一直以来备受国人推崇。有人说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之上,有时候虽然治不好病人,却可以让病人死得明明白白。而中医是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之上,有时候说不清具体情况,却可以通过诊断和调理把病灶治好。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医是一项把人体看成整体性的病理研究,是一门通过研究人体生理把诊断和防治有效结合起来的学科。

中医诞生的比较早,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雏形,后面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总结和发展,继承和完善。我们所熟知的名医有:黄帝,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他们有的是医术特别高明,在所处的时代里是治病救人的神医圣手;有的觉得自己的一己之力无法救助后世,于是倾注毕生精力致力于编录草药和研究药方。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

孙思邈因病学医,但却淡泊名利,多次拒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入朝为官的申请。不想被仕途羁绊的孙思邈一边治病行医,一边采药记录。先后游览了太白山,终南山,太行山,嵩山和峨眉山,搜集了大量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并对药方中的弊端进行了修改。这位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杰出医学家活了整整142岁,别说在古代了,就是在医疗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能够活到这岁数也真是奇迹了。

孙思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非常注重养生,即便到了一百岁也耳聪目明。他为我们后世提出了很多其实可行的养生办法,比如心态要保持平衡,戒骄戒躁,饮食要有节制,气血要畅通等等。奇怪的是这么长寿的医药学家在临死前叮嘱弟子,一定要搜集并销毁一个叫五石散的方子。那么五石散是个什么方子呢?为什么要销毁呢?

五石散原本是东汉时期医生张仲景开的一个方子,成分有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是用来治疗伤寒等病症。后来流传到三国时期一个叫何宴的手中,他不仅是当时著名的医生,还是曹操的女婿。就是这个人把治病的药方改成了慢性中毒的配方,改良后发现不仅可以治疗伤寒,还能让人美容养颜,令人精神振奋。原因是五石散吃了之后身体会发热,皮肤发烫变得异常细腻。但是服用过后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失去控制力,服用次数多了就会上瘾,这是五石散最大的弊病。后来在他的带动下五石散广为流传,也有很多人因为长期服用五石散造成了慢性中毒,最后呜呼丧命。当时也有人将这个药方称为春药,古装后宫剧中经常会出现有人用五石散来陷害皇帝的桥段。

这一弊病的发现吓得孙思邈出了一身冷汗,当时五石散已经流传,不知道这个弊病的人有可能因为服用不当失去生命。为了不让更多人深受其害,在那个没有传媒的时代里,他只能和弟子们翻山越岭到不同的地方,向当地的人们传播五石散的危害。临终之前他叮嘱弟子一定要搜集五石散的药方将其全部销毁,不能让不懂的人因此丧命。经过几代弟子的共同努力,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方子的危害。五石散流传的时间因为过长,即便有孙思邈和他弟子在民间搜集销毁药方,但依然流传于民间。可是孙思邈这种济世救民的高尚品格确实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称得上泽被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