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多可怕?假医生开药吃死自己!如何避开“黄绿医生”?
很多朋友在遇到小毛病或者久治不愈的疾病,往往会寻求民间医生的帮助,接受民间偏方的治疗。然而,无证行医与未经科学验证的医药,带来的风险可能远超于我们的想象。
近日,韶关翁源一位肖阿姨因腰痛发作,选择在一家小诊所求医。"医生"邹某为她按摩后,拿出偏方"黑老虎"药粉冲水给她喝。但半小时内,肖阿姨就头晕目眩。
丈夫徐大叔赶紧背着肖阿姨去诊所质询。为了证明药粉没问题,邹某当着众人的面吃下一小勺药粉,谁知没过多久他就突发症状,送医后不治身亡。
据调查,"黑老虎"粉末含有毒物质"钩吻",也就是民间常说的"断肠草"。肖阿姨服用后多器官功能受损,所幸抢救及时,目前已无大碍。
寻求无证医生的治疗,一旦诊疗错误,容易贻误病情,加上其场所设备不符合规范,容易带来二次伤害。如果发生医疗事故,万一当事人溜之大吉,患者也很难维权。
而民间偏方的使用更是不可取。前面提到的钩吻,是一种开黄花的植物,几乎每年都有人把它误认成金银花,采回家煮水喝,以至于全家人都丧了命。总之,如果不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千万不要轻易入口。
钩吻医学研究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错误,但正是这些错误,帮人类后代避开了无数的生命危险,使得今天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提高。在这里,路上读书给大家推荐《医学的真相》一书,聊聊这门科学的发展。
1.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医生们才真正能做到对症下药
在穆克吉博士还是一个医学院学生的时候,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中度过的,因为每天都废寝忘食地在泡在手术室中观摩学习,几乎没有个人生活。
每天,他只能从两件事中获得享受:一个是慢跑,另一个就是闲时阅读路易斯·汤姆写的书——《医学:最年轻的科学》。
这本书的作者汤姆同样也曾是一名医学生,而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学生生涯的故事。当时,医学界刚刚开始蓬勃发展。
在这之前,最普遍的是反应性医学,而所有的治疗也主要分为三类:安慰剂,病痛减缓剂和肠道清理。由于1930年以前,人们对医学知之甚少,所以不论是什么样的病人,医生们都只会在以上三项治疗方式中选择一种。
汤姆在学生时代注意到诊断治疗方式上的一个变化,那就是,新的医生不再笼统的随便下药,而是认真观察并记下病人的每一个症状。从那时开始,疾病治疗从反应性治疗慢慢转变为了观察式治疗。
而到了40年代,人们已经收集了大量关于这种新型治疗方式的信息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医生们得以推本溯源,知道了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犯心脏病、为什么人们会受到感染等这些源头性问题。也因此,他们可以更好的对症下药。
2."常规"教给我们规则,"异样"教给我们定律
这一章里,穆克吉从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故事开始说起。而这个故事,为他的第二定律带来了灵感。第谷·布拉赫是16世纪一位著名的丹麦天文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把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和哥白尼的理论进行了拓展。
托勒密的理论都基于"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万物围绕地球运转"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当然漏洞百出,以至于他最后需要捏造一些荒谬的理论来支撑,比如所有行星和太阳在围绕地球运转的同时还相互运转。而哥白尼的观点则更加接近事实。
他认为太阳系的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这个中心运转。但是因为哥白尼错误的认为行星的运行轨道都是规则的圆形,因而在进行计算时遇到了很多难题。
布拉赫则将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把地球放在中心,认为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运转,但是其他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理论在当时非常惊人,虽然后来也被证实是不准确的。而穆克吉用了一个和这段历史相似的例子来阐述他的第二个医学定律。
在癌症治疗中,当一种新的抗癌药推出的时候,1000个服用此药的病人里,它通常只对1个人产生疗效。这样的试验对制药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浪费。
2009年,纽约一位年轻的癌症科学家大卫·索利特决定启动一项非传统的癌症研究项目。他找到了一项药物试验中唯一幸存至今的病人,进行了深度的基因研究,最后发现了两个变异的基因——TSC1 和 NF2。正是这两个基因,才让这位病人在药物的辅助下战胜病魔。
索利特接着把这两个基因和其他有轻度成效的病人进行了交叉对照,发现有些病人和那位幸存者一样携带TC1基因。最后,索利特得出结论,TC1基因携带者在药物辅助作用下将更加容易成功治愈癌症!
现在,药物公司可以在临床试验前,将那些携带TC1基因的病人与一般病人分开,这样试验将更加有成效。
每一个理论都有成为谬论的可能性。如果医学要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医生们就需要全力以赴发现不同理论中的错误,从这些错误中得出更新更好的理论。
3.每一个完美的医学试验,都掺杂着人们的偏见
其实任何学科里都会掺杂人类的偏见。因为不管我们累积多少客观的数据,最终都是由我们人类得出结论。医生也总是带着偏见治病, 因为他们想让治疗成功。
上世纪早期,一位叫威廉·豪斯泰德的著名美国外科医师认为,很多乳腺癌治疗方案失败的原因在于,医生在手术中没有摘除足够的癌细胞。他管这叫"不干净手术"。
针对这个现象,他的解决办法就是"彻底切除乳房"。在这个手术中,他不仅会清除掉肿瘤,还会同时移除部分控制手臂、肩膀和胸部的肌肉。
不过他的手术也并不是每次都成功,很多女病人的癌症会很快复发。豪斯泰德当时并没有认识到癌细胞并不会呆在同一个地方,而是会在整个身体里移动。但是由于他对这个理论的坚持和热情,整个医学界也都对他坚信不疑。
直到80年代,有些医生开始挑战"彻底乳房切除法"的权威性,把保守性手术和局部放射性治疗相结合,得到了和前者相似的手术结果。从1900年到1985年间,有10万到50万女性接受彻底乳房切除手术。而今天,人们已经不再进行这种手术了。
为了避免医学中的偏见,很多研究都尽可能确保实验的客观性。参与实验的病人甚至对自己参加的实验一无所知,以避免产成不必要的感觉。
但是偏见是不可避免的:实验对象要人为挑选,而这些实验对象本身也带着自己的偏见。你也许认为这些试验都是随机的,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最终,所有的实验结果都回到医生手中时,他们在读取数据、分析结果的时候,也会不可避免地加入自己的主观偏见。
伏尔泰曾说过:"医生知药不知病,知病不知人。"在医学界,总有太多的未知。所以医学这门"最年轻的科学"也可以说是最人性的科学,因为它既美丽又脆弱,指引着医学研究者不断去探索未知的奥秘。
编辑:Gillian
排版:Gillian
路上读书,全球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