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正念 打破疑情即开悟

文 / 一指通
2018-10-04 22:03

当我们确立了终极目标,有了中心思想时候,眼对色,耳闻声,外面的境界都可以导入,六尘人事时物境界一现前,就可以感受到。随顺思维净行,净行是深行。把身口意三业合一,集中火力在自己的中心思想上。

建立自己的中心思想,有心投入,一回生,两回熟,很快会超越,很快在某一个方面成就起来。如发菩提心,把第一大愿写下来,明年到此时对对看,公布给大家看一看。三年会接近觉悟之法的大愿。三年确定学行的中心思想,经过精进勇猛,身语意会导正过来。

发菩提心,统括为下化众生,上求觉道,增长福德智慧心。有福德会见到一些特殊的天文现象,不要把物理现象当作实际的成就,见到什么光。实际成就部分,是一切觉悟,第一是尘境引起我觉悟,某一种因缘使我觉悟,这叫觉悟的尘境。

第二,我能够觉悟,我有觉悟的能力,能不能感受到?疑情是智慧之母,带着疑情,就是生活中一切的中心思想,正念一定要守住,什么时候打破就开悟了。守得越紧的人在某种情况下会开悟。

心里的准备一定要够,一定能从实际上感受到觉悟的存在,叫一切觉悟。尘境也要有能力,一遇到那个尘境,它会使自己觉悟。觉悟以后有利益,经典上讲的叫光明,智慧光明遍照。

觉悟到什么?是我觉悟到人生无常,我现在过得很快乐,转过来很自然,很自在,很洒脱。能发起这个心,自然感受到这个利益。

真正的法宝,是使自己觉悟的方法,要有正确的方法。怎么觉悟呢?提起正念,会起觉悟,就是法宝。有那一个正念、疑情,才说三藏十二部尽在里许。

背教材不会开悟的,有方法,会开悟,会成就,譬如只会背药方不会跟人看病。读经典要懂得它的方法,能够成就的方法,这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教材可以变化。譬如喝水,喝到水是主要的,杯子可以换,是次要的。

要发大愿,清净的愿,没有附带任何条件,任何人都要度。一切众生都平等,不能成为某一部分人的状况。相对的愿就不大,我们发大愿,时常第一个摆在面前的一定是讨厌的众生。

发起大愿,现见诸法。过去的见得到,现在的却见不到,因为没有方法。用功得力的,不看过去的法,只看眼前的法。活在当下,现前的哪一个法要去学?现在的法在哪里?现前尘境来的时候如何对治它?严谨地扣住它,就成功了。修行人随时随地都控制好,这叫行法。华严经任何一句都是行法,非常具体。

中国人多实用型脑筋,不会软化,不够活泼,工作化脑筋——人生目的就是奋斗,没有办法享受,活得空虚无奈,没有活在当下,不知道生命存在与本质是什么。家里拥有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家俱,却很少用到它,很少品味它。

真正的人生,要懂得在生活中享受。美起来,要能享受它,不然变成美的奴隶学着觉悟,就是要去感受生命的存在,感受并不难,可是我们却把它神化,概念化了。

要去体会,透过语言文字进入觉悟的境界里面,超越语言文字,才能感受所有觉悟同一的境界。终极目标是要到达彼岸去,不要死在文字下,不要在文字相上转。有方法,用体验的方法,自己的周遭、环境都会改变,生生世世都是不可思议的清净境界。

跟着觉者,跟着经典学,利益就在当下,能转得过来,当下就成就!(海云导师讲华严,圆明心要笔记8-2)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