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罗笑容:小儿生长依赖脾胃,治疗上应注重食疗调护
罗笑容(1934年11月生),第一批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儿科主任导师。历任广东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之职,曾任广东省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人如其名笑对患儿,是降服孩子的“秘密武器”
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儿科门诊,五颜六色的候诊区里不时传出孩子的哭闹声,一位医生奶奶总是面带微笑,语声缓慢而柔和,对孩子来说,这仿佛就是一剂温暖的治病良方。
人如其名,罗笑容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对孩子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磁场。“首先要有笑容给到孩子,把我的名字(笑容)露出来,要慢慢跟他建立感情。给他听诊的时候,要跟他说‘跟你打打电话’,他就不哭了。如果你作为一个医生,不说话就直接把听筒放下去,他当然要哭了。看喉咙是小孩最怕的,我就跟他说‘卡拉OK,好不好?’,这样他就把嘴巴打开了。”
从医之路生于岭南中医世家,少时立志行医
南海自古就是岭南一个名医辈出之地,从晋代的鲍姑到清代的何梦瑶,皆体现出此地的人杰地灵。罗笑容就出身于一个岭南名医世家,有8个姐妹兄弟,自已排行老大,其外祖父何竹林及父亲罗广荫皆是当时岭南名医。从小生活在中医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对她来说,长大后成为医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罗笑容回忆:“那个时候我们看他(父亲)看病,他是很用心的,都是为病者考虑,他不考虑金钱的问题,而是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去为病人服务。所以我们从小的时候就接受了父亲的这个精神。”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小看多了病人的痛苦,见到了祖辈父辈医治病患的辛苦,也看到了病人治好后的快乐,罗笑容少时便立志要成为一名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医者,而先辈的高尚医德也进一步影响了她。
治疗经验重视学习经典,治疗上中西结合,以中医为主
凭着一份治病助人的爱心,1956年,罗笑容考取了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成为该校第一届六年制的本科生。
罗笑容回忆起大学时光:“入学的时候我们班有120个人,毕业了才一百零几个人,有的人转行读其他。以前的老师没有教学经验,说到哪里就是哪里,没有教学大纲,所以我们学得很困难。另外语言也不一样了,他们都是用古人的语言跟我们讲课,我们真是不懂。”
温故以知新,空余时间,罗笑容经常翻看医书,《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温病条辨》等古典医籍是她的案头必备。
罗笑容认为:“我们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以前没有西医,我们都是靠中医来治病。有人说中医是不科学的,我说治疗有效果就是科学。在我的经验,有些发烧我完全不用西药都可以治疗,都能够退烧。但是有些病就要看是什么情况,如果感染得厉害,可以用一点西药,但还是以中药为主。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有些要中西结合。”
用药特点重视脾胃和儿童药膳调理,用药轻灵
儿科的生理病理有自己的一套特点,中医概括为“肺脾肾不足,心肝有余”。擅长调理脾胃的罗笑容,不仅用药轻灵,而且非常注重儿童药膳调理。
脾为后天之本,历来岭南中医儿科学派就有重视脾胃之传统。罗笑容十分重视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处处顾及脾胃之气。
罗笑容说:“脾虚的小孩,多数是营养不够,还是要健脾为主。家长可以煮一些瘦肉汤,放一些健脾的怀山、芡实、莲子、白术等,这样来提高他的抵抗力。当然除了吃以外还要锻炼身体,晒晒太阳。正气足了,邪气就不能侵入了。”
罗笑容的弟子许尤佳介绍:“岭南儿科的特点是用药轻灵,擅长用花类的药物,比如木棉花、鸡蛋花、素馨花,这些药物都比较轻,又有祛湿、调理脾胃的作用,这是岭南的一些方法,尤其是突出食疗、药膳。我现在在临床中也用了她(罗笑容)这一套方法,我觉得受益匪浅,也觉得一路越做越有信心。其实食疗是岭南的特色,也是儿科的一个特色,在罗老师的用药特点之中,这一点特别突出。”
大医精诚笑对孩子的“儿病大师”,守护祖国花朵的“白衣奶奶”
自幼饱受歧黄之道的熏陶,一路传承创新岭南中医特色,罗笑容是家长心中的“儿病大师”,是孩子眼中亲切的“白衣奶奶”,年过八旬的她,每天都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忙碌着,守护这些祖国花朵们的健康是她心中最大的牵挂。
罗笑容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体情况很重要,如果能够把小孩体质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好了,对以后的接班还是很重要的。爸爸经常教导我们不要损人利益,要一心为病人服务。所以我们都是按照他这个宗旨,勤勤恳恳地为中医事业工作。”■
本文选自《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为弘扬大医精诚,记录传承中医名家风采和学术思想,广东省启动“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影像工程”。中医大咖们结合临床实践谈热点健康问题,分享成才之路,学术观点等等,干货多多,精诚满满。
计划用3年时间拍摄300位名中医,第一季拍摄100位,视频将在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首播,逢周一、周三推送。
给我好看的人
越来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