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吃安眠药?吃对营养睡眠质量翻倍!

文 / 小晖说健康
2020-03-01 16:09

目前全球的失眠人士都在增加,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一夜好眠成为了一种奢侈。以前以为只要忙碌起来了,身体就会因为劳累而容易入睡;然而现在才发现这些压力反而让人辗转反侧,甚至第二天醒来仍然感觉身体笨重,精神不济。

其实“睡着了”和“睡了好几个小时”是不能说明睡眠质量的高低的,那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睡眠质量呢?

您的这些习惯会影响睡眠质量

在深度睡眠时间起床

睡眠由入睡、浅睡、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如做梦)组成,一般是1.5小时一个循环。人体在深度睡眠时睡眠质量是最高的。如果您的闹钟刚好是在深度睡眠时响起,那么您就会非常想赖床,起床后也容易昏昏欲睡。

睡前玩手机

人体中存在一种帮助调节生理时钟的荷尔蒙 —— 褪黑激素,其分泌水平会受光线影响。当眼睛接触到电子屏幕的亮光时,大脑就会发出信号,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让人更加清醒,推迟了入睡时间。

开灯睡觉

睡房的外部环境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有些人习惯开灯睡觉,或者是窗帘过于透光,居家灯光和街灯都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另外空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我们的体温,不利于进入深度睡眠。

睡前思虑过多

为什么学习、工作繁忙的人反而难以入睡呢?原因就是因为睡前容易思虑过多。躺在床上了还是忍不住思考第二天的工作、回想着新学的知识,这样大脑里面就会充满了吵闹的想法,无法真正安静下来进入睡眠。即使睡着了,深度睡眠的时间也会较短,导致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总感觉没睡够。

只要有一天的睡眠质量受影响,就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和工作状态。记忆力下降、懒洋洋地不想动、做什么都提不起劲……而且如果睡眠质量一直得不到改善的话,大脑和身体器官也无法获得足够的休息,无形中就会增加了身体的负担。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每天的休息时间,越是忙碌的时候越要保证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的4个实用技巧

睡眠质量是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改变生活习惯来提高的,下面这几个技巧,即使生活忙碌也能做到!

1

掌握自己的睡眠生物钟

由于一个睡眠周期是1.5小时,而成年人每晚大概有4至5次的睡眠周期,所以把起床闹钟的时间设置为6-7.5小时后会比较好。如果前几天这样尝试后还是感觉困,那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入睡和起床时间。

2

适当调节自己的体温

当人的体温降低时,大脑容易感到困乏。因此我们可以扩大睡前的体温差值来达到助眠的目的,比如睡前泡脚、洗热水澡、喝一杯热水等等,使体温微微升高,这样在体温下降的过程中,会更容易入眠,睡眠质量也会有所提高。但是不要睡前做运动,不然会使体温保持在高位,影响睡眠。

3

睡前减少接触灯光

睡前不要玩手机等电子设备,拉下窗帘才睡觉。如果家里窗帘较为透光的话,可以戴上宽松的眼罩做遮光用,以免影响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使体内的褪黑色素达到有助睡眠的水平。这样也能增加深度睡眠的时长。

4

挑选恰当营养

不少人一旦觉得自己较难入睡,或者夜半容易惊醒,就会想着吃一些助眠的药物。然而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多数都会有依赖性或者副作用,我们建议通过营养补充来助眠!比如说色氨酸、维生素B群、全谷杂粮和奥米加3,都能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同时帮助舒压。

让您有个好睡眠。

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关注我们,欢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