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好养生汤,你必须学会这5招
冬季,正是进补时节。很多人通过煲各式各样的汤来达到养生目的,但是放了中药材的汤,怎么才能更美味健康呢?
第一招:放药材,分清属性
在煲汤前,需要了解常用煲汤中药的寒、热、温、凉等特性。
● 淮山、芡实
这两种药性味甘平,有健脾益肾去湿作用,煲汤时可少佐陈皮以行气,用量为15~30克,适用于脾胃稍虚、大便软或偏烂者。
● 沙参、玉竹
这两味药材性味甘平、偏寒,有滋阴润肺养胃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大便偏干,或有少许咳嗽、口干者,用量为15~20克。
● 龙眼肉、百合
龙眼肉性味甘温,有补心脾、益气血之功。百合味甘、微寒,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作用,两药配伍煲汤适用于病久体虚、失眠健忘者。龙眼肉可用10~15克,百合则可用量稍大,为5~30克。
● 石斛、枸杞
石斛属甘、微寒,有养胃生津明目之用。枸杞性甘平,滋肾补骨明目,适用于久病体虚或肝肾阴虚,而见口燥咽干、头晕目眩、眼涩、腰膝酸软等。枸杞子用10~15克,石斛15~20克。
● 玉米须、赤小豆
玉米须性味甘、淡平,利水消肿、清肝胆湿热。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有利湿消肿之用。适用于湿热证之脘腹胀满,纳减尿少或水肿等。玉米须可用20~30克。
第二招:煲汤时间,别过长
煲汤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的,一般煲2小时就好。
检测发现,汤中蹄膀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降低;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半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在加热1.5小时、脂肪在加热45分钟可达到最大值;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值。这个说明,用这三种食材煲汤,汤中的营养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高。
研究还发现,煲汤时间超过4小时,亚硝酸盐(致癌物质)含量也会逐渐增加,煲汤超过6小时就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招:先煲食材,后放药材
黄芪、党参一类补气的药材文火熬40~6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时间太长,药材的有效成分在煲煮过程中就会被破坏。
恰当的方法是:如果煲汤时间为2小时,先将药材单独浸泡1小时,待汤熬1个小时后,再将药材加入汤中,与食材一起再熬制1个小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和药效。
第四招:煲汤用文火
煲汤应该先用大火将汤煮开,然后转为文火(让水滚着,但不会滚上来)煲汤。因为一直大火会使肉中的水分流失过快,导致其口感变差。控制火候,以汤微微沸腾就可以。
第五招:汤快出锅时才放盐
或许有人会觉得,早放盐可以使汤的味道更丰富。但是,其实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在快出锅时再加盐就可以了。
想了解更多健康养生资讯,可搜索关注“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ID:jtys1983)
版权声明:本文为《家庭医生》杂志头条号原创,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否则视为侵权,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