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能告诉你,李白杜甫他们吃什么
作者:姜冰
(李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分支应该叫做“酒文化”,相比而言,它可能是最深入人心的,婚丧嫁娶、宴会、饯行、节日、养生,甚至商业谈判,酒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国人的日常生活,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古至今,对酒当歌,总要有可口的下酒菜。让我们在唐诗这座宝山中细细的寻找,把目光锁定在诗人的餐桌,去品味唐诗别样的味道。
(一)炖(蒸)鸡应当很普及了鸡肉在汉朝还是奢侈品类的美食,到了唐朝可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接到唐玄宗宣他入京的诏书,这个殊荣应该不亚于金榜高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想着要“游说万乘”,去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
心情愉悦要唱歌、要舞剑、更要喝酒,于是传说中的“硬菜”上场了,烹鸡——且是秋正肥的黄鸡。
南陵的烹鸡应该不是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但是因为诗人的激情四溢,这首诗分明让我们闻到了扑鼻的香气。虽然李白吃过更贵更好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可是这种意气风发,发自心底的幸福感却难再有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李白吃肥鸡,孟浩然也不例外。唐代可能没有每周双休,重阳节却一定也会放假吧?此时邀上三五好友,去“农家乐”聚会吧。
途中欣赏过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和好友在农家院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说说今年庄稼的长势,谈谈当时流传的“八卦”,也许因为菊花来侃侃大家都爱的陶渊明。
人生至此,其乐融融,美好如斯。明年再相约,当菊花又盛开时,老友还要相聚,不醉不归。
(二)韭菜炒鸡蛋一样可以作下酒菜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短暂,我们也常常会有许多感慨,什么韶华易逝、什么白驹过隙,都不及细读这首《赠卫八处士》来的深沉。
“访旧半为鬼,惊忽热中肠。”“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这是直击人的心灵,让人流泪的一首诗,这是你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那种情绪静静地随着诗句弥漫在空气中,流淌在血液里。
卫八何幸!有杜甫这样的朋友,有朋友为他写了这样的诗,一举累十殇,真不多!那一晚,他们用韭菜炒鸡蛋下酒了吧?也吃了待客才有的最好的米饭。不知道那天的餐桌有没有肉,可是这种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应该抵得过世间所有的美味了吧。
(三)喝寡酒招待客人也行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杜甫自己请客时,餐桌稍显得寒酸,那应该也是他倾尽所有,能待客的最好的东西了吧。
初到成都,草堂初建,花径不扫,蓬门常关,虽与邻翁相处融洽,却也无亲无故,只有群鸥日日来。
崔县令到访,诗人特别高兴,没有好酒好菜,只有热情待客的真心。可以么?不嫌弃吧?我们隔着篱笆,把邻居的老翁喊来,和我一起陪你喝酒吧。多么有人情味,多么有情趣的画面,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静静地体会,真的很温暖。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白居易应该不是在和寡酒,他的餐桌应该比杜甫丰盛得多,但是他什么菜也没提。只说自己新酿好的酒,烧热了温暖的火炉。
虽然天气很不好,眼看就要下雪了,刘十九啊,来不来喝一杯?读着这样的诗,真心羡慕诗人的朋友,我们最后也不知道,刘十九是不是来赴约了。
易地而处,为了这些平实句子中饱含的浓浓情意,我们也该不畏严寒,无论风雪多大,一定要去喝下这一杯呀。
(四)吃野菜可以,但不能无酒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一》)
元稹还没有发达之前,他家的餐桌还真是让人无语,只能吃些野菜度日么?
他的妻子也真是贤惠,“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把自己的嫁妆和私房钱都贴补了丈夫,还当了金钗供他喝酒,自己则是有情饮水饱了。
现代人也许永远理解不了这种情操,人生不易,对谁来说都是一样的,要对自己好一点。这种无私奉献的结果就是“平生未展眉”,元妻韦丛在27岁这样的年纪就早逝了。
即便是元稹后来“与君营奠复营斋”,这种悼亡到底又有多少意义呢?
要知道唐朝人一日只有两餐,太平时期能随便吃只鸡,但到了战乱时期,连杜甫这样当过官的人都吃不饱,想想也真够苦的。不过,再填不饱肚子,可酒不可或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唐人的酒文化可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吧?
【作者简介】姜冰,女,汉族,黑龙江省大庆油田职工,财会工作,古诗词爱好者。
推荐:
《红楼梦》里赵姨娘其实是一个很顾家的人
《红楼梦》里呆霸王薛蟠对林黛玉是真爱?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