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表面漂起的泡沫,到底是啥?营养专家给出这样的答案

文 / 家庭医生杂志
2018-09-02 14:03


鲜美的汤端上餐桌,香飘四溢,有如“余香绕梁,三月不知肉味”之势。细心的人会发现,经过长时间烹调的汤,其表面上往往漂浮着一层像油一样的泡沫状物质,看起来油腻腻的,与色味俱全的鲜汤极不搭配。

很多主妇认为这层泡沫是熬汤过后的糟粕,用汤匙将这层泡沫舀出来扔掉。有些老人却认为,这些泡沫可是汤中的精华,营养价值极高,怎能轻弃。

对此,说法不一,究竟这泡沫是精华还是糟粕呢?

泡沫从何而来

制汤时,原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汤的表面会漂起一层淡黄色的浮油,这是因为在长时间的烹调过程中,油脂从原料中溶解出来,由于油比水轻,容易浮在汤的表面,成为我们看到的泡沫。

泡沫对汤的贡献

制汤过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质不断受热力作用,产生具有鲜味的含氮物质;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无机盐、维生素也会受热分解,散于汤中。

因此,如果汤面上的浮油撇得过早或过净,所有这些营养成分、香味和鲜味就会随蒸气挥发掉,汤则不肥浓,味淡清薄,达不到清而香的效果,况且浮油本身还含有一定的香味成分,可使汤色乳白而富有胶性,故制汤过程中,不宜过早将浮油撇除。

泡沫中的其他成分

除了油脂以外,汤面上难免会浮着纤维组织的残存杂质,或是动物肉中的血成分,但这些成分并非完全没有营养。既然是用来煲汤的食材,无论浮在汤面还是沉在汤底,都是可食的,都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营养价值。

至于浮物吃不吃,完全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决定。如果觉得汤面的浮物看起来不顺眼,喝起来不顺畅,可以当做“糟粕”去掉;反之,如果觉得并不影响感官和口感,就可视为“精华”,连汤一起喝掉。

警惕有毒的泡沫

有些漂浮的泡沫是不能食用的。


例如很多人在煮豆浆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豆浆在加热后会出现很多泡沫漂浮在上层,这是豆浆中的皂苷素受热膨胀后形成的“假沸”现象。

而豆浆中的皂苷素及抗胰蛋白酶等多种酶成分,并不能被肠胃消化吸收,而且饮用后易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这些成分通常要到100摄氏度才会被破坏,所以豆浆“沸腾”出现泡沫后,仍要继续煮沸5分钟后再食用才安全。

这也提示大家,无论何种汤,都应该煮熟煮透后才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