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头晕、健忘,更年期综合征?1个千古妇科第一方,帮你搞定
从出生到衰老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到了45岁以后,女性必然会经历一个称之为“更年期”的阶段,而更年期综合征是这一阶段的常见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表明,我国更年期妇女中约有75%的女性伴有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综合征,且其中约有10%-30%的人群症状较为严重。
在这些人群中,常会出现潮热汗出、失眠、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健忘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更年期综合征所表现的症状多少不一,病程长短等也会因人而异,轻者可以无症状,或持续3-5个月,长则1-2年,甚至5年以上。临床研究表明,随着更年期后,患者的各种病症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因此,做好这一时期的保健工作,重视所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对于预防老年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该病的发病核心在于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血中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正常的体内激素分泌失调而发病。故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雌激素,调整内分泌。但激素替代疗法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不能长期使用,且疗效欠佳。
而从中医学角度来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内在的五脏六腑和外在的四肢五体九窍,都通过经络的联通和气血津液流布,密切地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与体内五脏六腑息息相关,其中与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有学者曾收集其所在医院门诊的27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析,结果发现,肾阴虚、肝气郁结和肝肾阴虚为该病的前三位病因。在相关的中医体质调查中,有学者使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也发现,阴虚质和气郁质的人群更易在更年期这一阶段出现该病症。
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本!
在祖国医学中,对于该病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该书详细记载了女性生长、生殖、衰老的生理过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认为女性7岁,肾气渐盛,而到了49岁以后,则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即肾气由盛转衰。
这一阶段易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等肾阴肾阳偏胜偏负现象,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故《内经》记载:“七七之年天癸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这里的“形坏”主要表现为,在内则为生殖功能衰退,在外则表现为身体衰老,头发斑白,皮肤皱褶,牙齿松动等特征。
临床所见,肾阴虚证所致更年期综合征主要症状有潮热汗出、头晕、五心烦热,或伴有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干结、口干、皮肤干痒、失眠多梦以及心烦易怒等症状。
肝气郁结、肝血不足也是导致该病的重要病因!
另外,女性一生以血为用,无论是月经来潮、孕育养胎,还是生产哺乳均需消耗阴血。而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故《临证指南医案》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一说,也有“肝肾同源”的说法。
而肝又主疏泄,不仅调节人体精神情志活动,还协调体内气血的运行。若肝血不足,则肝失濡养;肝疏泄异常,则气机不畅,血的运行受阻。在更年期诸多症状中,情志病变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这就好比一块农田,由于河道被堵塞,加上太阳热辣,时间一长,农田就会因为缺水而干裂,农田上的植物也会慢慢枯萎。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加上女性有诸多家务琐事缠身,大多数女性需要承受职场和家庭双重压力,常易多愁善感,情志不畅,肝气不舒,肝气郁结,肝郁则诸病生。正如《女科经论》曰:“百病皆生于气,而于妇女尤为甚”。
临床所见,有肝郁证的患者常有精神抑郁、多愁、易怒和胁肋胀痛,或伴有潮热汗出、胸闷叹息、失眠多梦、乳房胀痛的症状。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本书记载:“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当以温经汤主之。”
该组方中麦冬养阴生津,芍药敛阴平肝,二者配伍当归、阿胶可强滋阴养血、补肾之功;吴茱萸疏畅气机,配伍桂枝温肾阳、通经脉;川芎行气开郁,配伍牡丹皮活血化瘀;人参补气养肾、安神益智,配伍半夏和胃运脾,补而不滞,使该方充分发挥补气养血效用;生姜温阳散寒;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疏肝、调和气血、解郁安神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冬具有抗疲劳的效用;芍药、吴茱萸、川芎、牡丹皮镇痛、通经,可调节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功能;当归保肝、护肾;桂枝解热、抗炎、镇静;半夏、生姜、甘草抗凝、镇静、保肝;人参抗肝损伤,可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对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且川芎、芍药、当归、阿胶等均利于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有研究表明,中医整体调理,或中西结合相比单一西药治疗可显著改善如失眠多梦、心烦易怒、五心烦热、潮热汗出等诸多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肾精、肝血日渐不足,无以濡养脏腑,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久而久之,会变生内火、痰阻、瘀结等病理变化,从而导致和加重病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实际调理时,当结合自身病情,根据是否有痰、湿、瘀等病理要素随证用药,切不可直接照搬原方。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声明】:
1、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