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称它为“失眠第一方”,解决失眠难题,每天一觉睡到天亮!

文 / 余容灵说健康
2021-01-28 09:46

中医学有个名词叫:营卫,指营气和卫气。所谓营气、卫气,是指运行于经脉内外,具有营养机体、抵御外邪的机体生命物质。

营气主要负责人体营养物质的输送,机体组织无时无刻不需要营养物质的供给,因而,营气运行没有昼夜阴阳的区别,始终运行于脉内。

卫气,一般认为与人体的卫外功能有关。卫气主人体的防卫,抵御外邪的侵袭,因而需要根据昼夜阴阳的变动、人们的生活规律而变化。

白天人体暴露于自然界六气或六淫极易受外邪伤害,卫气行于阳,运于表,能防止外邪损伤人体;夜间睡眠,人体常可脱离与自然界六淫的直接接触;

因而,卫气行于五脏,运行于身体内卫表较虚。如果不受外邪侵袭,晚上就很容易染上疾病,特别是外感疾病,每每发于夜晚。

中医学把睡眠归之于卫气循行,在夜间营卫相会为“合阴”,即进入睡眠。又指出卫气在人体内“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地周期性循行。卫气“始于入阴”到“注于肾为周”,卫气“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

营卫二者,卫气属阳,营气属阴。当营气虚弱之时,卫气相对地盛则失眠,老年人“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这可以解释为何老年人白天精力不集中,晚间睡眠少。因卫气在体内循经络经五脏六腑而行,在五脏六腑任何一个环节之病变影响卫气循行者,都可影响睡眠;又营卫自身虚弱,痰、湿、瘀等因素可影响卫气循行,都会影响睡眠

我在深入研究卫气的运行规律时,发现卫气与睡眠一觉醒节律有密切关系。

《灵枢·营卫生会》也有相关记载:“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这里的“起”即是指觉醒,“止”即是指睡眠。

《灵枢·大惑论》则更进一步指出了睡眠一觉醒节律异常与卫气的关系。文中讲:“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日: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跃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这说明人的失眠是卫气不能人于阴而造成的

《灵枢·口问》还把我们在入睡时的呵欠解释得很生动:“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日: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这说明,呵欠是由于阴阳相引,阳不胜阴而造成的。

从以上我们可看出,中医对人体睡眠一觉醒节律是早有深刻认识的,并且当时那个时代,已经提出了治疗失眠的具体方药,那就是很有名的半夏秫米汤,有“失眠第一方”之称。

此方如何来做呢?

  1. 取半夏1 5克,秫米(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高梁米)50克;所取半夏最好用制半夏(如法半夏、半夏曲);
  2. 秫米去壳,淘洗干净,备用;加水煮秫米、半夏为粥,然后去掉渣就可以了。
  3. 每日食3次,每次饮l小杯,连饮3天,以见效为止。

这个方子最适于治疗因痰滞胃而致的阴阳失调之失眠,即“胃不和则卧不安”,而且还有降逆温燥、化痰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胃火重的人不要服用。

有了这个良方,失眠对于我们来说就不是什么难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