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的性侵者,都是你的熟人|心理学识破施暴者动机

文 / 壹心理
2018-07-26 17:26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洛希

————

F 是小野前男友的朋友,一直对小野很友善,之前在聚会时也算是聊得来。听到小野准备要被调派到国外工作,便坚持要在家中亲自下厨为她践行:

“明天周末,有空来我家吃顿饭吧,为你践行!”

“我约了人吃晚饭”

“尽量抽时间,中午来吧”

次日早上,F 又发微信:“一直等你”

小野不好意思拒绝 F 的多番邀请,只好赴约。

饭桌上,小野忽然发觉,从前都是一群人出来嘻嘻哈哈,而此刻只剩下他们俩独处,气氛冷得尴尬,她隐约觉得哪里不妥,却又说不出来。

最后送别的时候,F 要拥抱,双手便顺势伸进了小野的衣服;小野被这双手“钳住”的时间也许只有5秒钟,但已经足够让她感到极度恐慌…… 因为她意识到自己挣脱不开,而这时候,F的手还在往上移……

当小野准备大叫的时候,才绝望地发现自己正在对方的家中,门窗都关紧着。“糟了”,小野的头脑一片空白。

最终F还是松手了。小野说当她走出小区门口的时候,双手还在抖。她感受到深深的屈辱感,并不仅是因为被一个男人触碰了身体,而是被挟制、被强迫、被对方夺走了尊严。

让她感到屈辱的是失去了自尊和主权,失去了对自己身体和行为的掌握。

她不禁问自己,“为什么一个人的尊严,可以被别人拿走?”

之后我的心里一直后悔,如果当初能够提醒小野,或许她就不用遭受这样的痛苦。

70%的性侵者,都是你的熟人|心理学识破施暴者动机

01

防不胜防的熟人性侵

像小野这样的遭遇,到底算不算“性侵犯”?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性侵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性侵犯(sexual assualt),即在违背他人意愿的情况下,对他人作出与性有关的行为。性侵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性骚扰、强奸、企图强奸、强迫的性行为(如口交、异物插入)。

然而,F并没有使用到肢体暴力,而小野也没有产生肢体反抗,这还算不算性侵?

事实上,大部分的强奸都发生在熟人之间,因此最常见的不是拳脚相加,而是施暴者以身份、地位、或利益的优势威迫。比如以下的例子:

“在技校的按摩课上,老师说为了现场教授按摩动作,女学生要把衣服脱到只剩下内衣内裤,而且过程中难免触碰到学生的身体……我们有说不出的感觉,似乎被猥亵了,但是又不敢挑战老师的权威……“

基于以上对「性侵」的定义,即使过程中没有发生肢体暴力的冲突,只要是违背他人意愿的任何性接触,都算是性侵。而小野的经历,便是很典型的「熟人性侵」。

这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事实:在所有性侵(强奸)案件中,「熟人性侵」并不罕见,甚至是占比极高!

在所有的性侵(强奸)案件中,至少在 70% 的情况下,受害者是认识施暴者的。施暴者最可能产生于受害者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其次是约会对象、前任、上司、或者亲人。

更令人心痛的是,有将近 3/4 的女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经历是被强奸,因为她们很难相信和接受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熟人之间…… 但只要将同样的经历换成第三人称,她们却能正确判断这是强奸。[1]

我不敢过问,事后小野的内心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煎熬、失望与愤怒、耻辱和懊悔。也许她也不愿意相信,平日一直对自己友善正直的F,最后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熟人之间的性侵是否防不胜防?我让小野在自愿的前提下,尽力回忆起关于F的所有事情。随着她断断续续的片段叙述,一条条线索却越显得清晰起来……

“他似乎有一种错觉,认为我那天去赴约,是因为我也喜欢他”

“很奇怪,吃饭的时候,他不断在贬低自己,说自己很没用,没有人会喜欢他,然后又一直赞美我漂亮、气质好。”

“我觉得他那天是有准备的,天气并不热,可是他执意要关上所有窗户开空调。”

其中一类典型的施暴者形象,渐渐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

不过我马上想到的是,以往关于预防性侵/强奸的建议,都是偏行为或生活作风上的指引;但是如果我们对潜在的施暴者都一无所知,这些指引也许最后只能“隔靴搔痒”。

唯有通过了解施暴者的动机和特征,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制定对应的自助指南。

70%的性侵者,都是你的熟人|心理学识破施暴者动机

02

大部分情况下,性不是施暴者的主要动机

——了解施暴者的动机与风险因素

对于施暴者的动机,大家可能第一个反应是“性”。

当然,性欲是性侵/强奸的一个动机,然而大部分情况下,这并非施暴者的主要动机。

通过综合犯罪心理学和FBI行为科学部的文献数据,总结和整理出以下的这些规律:[2][3][4][5]

1. 性侵惯犯 ——“伪君子强奸犯”:幻想对方喜欢自己

最常见的性侵施暴者类型是「权力再保证型」(power reassurance rapist)。这类施暴者会单方面地把受害者幻想成一个崇拜自己、渴望和自己做爱的女朋友。

他们通常是低自尊,对生活各方面信心不足的人;希望通过利用性来统治和主导女人,以补偿内心的无力感。

上文中提到的F,便很有可能是这类型施暴者。

其中一个典型的行为便是不断地贬低自己,抬举赞美对方,并且非常渴望对方也赞美自己。同时,在F的幻想中,小野是“自愿”赴约的,因此这是一段双方都“自愿”的男女关系。

这类施暴者性侵的核心动机,是出自“对方是真心倾慕自己”、“对方是自愿”的幻想,因此他们一般不愿意对受害者使用肢体暴力,他们有一个很贴切的称号 ——“伪君子强奸犯”(gentlemen rapist)。

像F这样的恶魔对社会的危害非常大,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典型的性侵惯犯,并会事先计划,不断寻找下一个受害者,直到有一天被逮捕为止。

2. “大男子主义”:用性侵展示对女性的统治

第二常见的是「权力自信型」(power-assertive rapist),这类施暴者较常见于在约会强奸、熟人强奸、及婚内强奸。

与伪君子强奸犯相反,这类施暴者充满所谓的“男子气概”,抱有物化女性的观念,他们性侵的动机是为了展现自己对女人的“统治”。

G是我老板的重要客户,他身上有种让人不舒服的“大男子主义”,仿佛女人都是依赖和附属男人的存在。

那天是公司年会,我整理完东西最后才走,已经很晚了,谁知在楼下碰见他,热情招呼我搭顺风车;由于在深夜,一时间没有的士,而且他一再坚持,也不好拒绝。

但没想到在车里便遭遇了强吻和胸袭,我想反抗却被他按住扇了几巴掌,叫我住嘴……

这类施暴者毫不在意受害者的感受,通常都会动用暴力,冲动作案。“不尊重女性”是识别他们的核心特征。

3. 群体强奸:冲动作案只为得到群体认同

还有一种情况是需要提及的:群体强奸(the gang rape)。这是我们最不希望遇到的情况,因为这种经历很有可能会成为受害者日后的梦魇。

对比单个施暴者,群体强奸的暴力程度更容易升级,造成严重的后果 —— 受害者的死亡率高达 1/5。

英国《每日邮报》在2018年1月15日报道过一则这样的新闻:

印度一名少女失踪几天后,尸体在运河被发现。尸检显示,女孩生前曾遭遇至少4人轮奸,身上有19处触目惊心的伤痕,私处曾被塞入一个坚硬且锋利的东西,且肝脏和肺部均有破裂。

在做完这一切后,施暴者们将女孩抛入运河,致其溺水而亡。

而令人感到愤怒又可笑的是,这类施暴者的动机,一般仅仅是为了向同伴证明自己的价值,或希望被群体所认同。

他们通常是冲动作案,对他们自己定义为软弱、脆弱的女性下手。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几类施暴者,如愤怒报复型(anger retaliatory rapist)、虐待型(anger excitation rapist)等,但远不如前两类常见,而且他们的性侵对象更多的是陌生人。

70%的性侵者,都是你的熟人|心理学识破施暴者动机

03

什么样的人更可能对女性下手?

性侵的发生除了个人动机、冲动之外,与施暴者自身的性格、态度、过去经历也有相关。

具备以下几种特征的人,更有可能对女性进行下手。

  • 接受“强暴迷思”。[6] 例如,认为说“不”是女人变相的“同意”。
  • 高度认同「社会传统性别角色观」。例如,认为男性就是主动的、征服的一方,女性则是被动的、顺从的一方,这种观念潜藏着一定的不尊重女性、物化女性的思想。
  • 性格自恋,以自我为中心(反之,同理心强的人,性侵他人的几率更低)
  • 对社交方面的无能,伴随自卑,压抑自我等
  • 对女性抱有一定的敌视态度,不尊重女性,甚至憎恨女性
  • 早年遭受过被父母长期忽视,或(性)虐待的经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性侵的高发地带:

心理犯罪学家总结出几个与性侵/强奸强烈相关的因素,值得引起关注:

(1)酒精和药物

大量研究报告均提及到,酒精和药物一直是与性侵高度相关的因素。

比如在Koss关于“熟人强奸”的研究中发现,有75%的施暴者在实施性侵/强奸之前服用了酒精或药物。

这个数据提醒了我们,要提防不只是自己喝酒的度,还有和我们一起喝酒的人。

70%的性侵者,都是你的熟人|心理学识破施暴者动机

(2)密闭空间

熟人强奸占所有强奸案件的 2/3,而绝大多数的“熟人强奸”,都发生在被害者或施暴者的家中、车里、以及家附近。

这些都是相对封闭的、便于施暴者主导的场景。而且超过80%的强奸都是施暴者提前计划好的。

这些数据可能让人感到很后怕,但都是我们需要清楚的,否则一些对方多番的“坚持”、盛情的“邀请”,很可能让你内心矛盾煎熬:

“是我想多了吗?他一直都这么友善”

“虽然觉得不妥…… 但如果就这样翻脸,会不会显得我小题大作?”

“我们是每天见的同事,应该不会发生这种事吧?”

其实就像小野的遭遇一样,我们认为对方无心的行为,很可能是场精心策划过的“鸿门宴”。

70%的性侵者,都是你的熟人|心理学识破施暴者动机

04

该如何科学地保护自己?

我个人非常认同一个观点:永远不要尝试从受害者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女性有权利、也有自由行走在任何她想达到的地方。

对于性侵,社会和政府机构自然需要负起大部分的责任,包括增强大众对性侵的正确认知、重新思考“社会性别角色”的平衡等。同时,一些社会上的努力,比如让男性参加有关性侵的教育课程,以及建立保密、准确、高效的网络举报机制(如:Callisto),也展现出显著的成效。[7][8][9][10]

然而,这并不等于我们便不用去关心知道任何有关“性侵预防及应对”的知识。

毕竟在这个仍不友善的世界中,我们同样有义务学会如何保护和照顾好自己。

1. 性侵预防 | 如何识别潜在的性侵危机?

关于如何预防性侵,网上常见的建议是“不要轻信他人“、”尽量保持自信“、”不要晚上前往人少的地方”等具体做法上的要点。

而在此,我们希望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女性提供“识别潜在的性侵危机”的预防自助手册。

这里无法给出标准统一的答案,但在日常与身边的熟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8个方面识别潜在的危险,最大化地预防性侵和保护自己的安全:

(需要强调的是,以下因素皆为风险因素,并不是说满足某些条件的人或情况就一定是潜在施暴者,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对“性侵预防”有更具体的认识和指引,从而避免自己陷入一些困境。)

性格方面:你了解对方的性格吗?ta对自己有什么看法?ta是否认同自己的价值?或是偏向自卑、自恋?ta的情绪起伏大吗?ta是否自尊心脆弱、且常常容易被刺激到?

态度方面:ta对你表达的关心和友善,是否超出了这段关系应有的程度,让你感到“怪怪的”?另外,ta对其他女性是否抱有一定的敌视态度?你觉得ta有“物化女性”的倾向吗?

观念方面:ta是否常常显露出让你不舒服的“男子气概”?或者一种病态的“大男人主义”?ta对于“强暴迷思”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在重要事情上,ta尊重你的意愿和意见吗?

人际方面:ta的交友圈是否很窄?你觉得是由于什么原因?ta的朋友一般怎么形容ta?

不良习惯:ta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酗酒?ta的酒品如何?在数据如此惊人的前提下(75%的施暴者在作案前服用了酒精),当你们的相处涉及到酒精时,真的需要多加留心。

早年经历:在一定了解程度的前提下,你可能会得知,ta的童年或早年是否曾遭受过家庭的长期忽视、虐待、或性虐待的经历?ta自己怎么看待这件事情?ta觉得这件事情对ta的人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邀请和特定场所:在对方邀请你,或者你们决定前往彼此的住所前,要多加留心。如果你察觉到内心有那么一丁点不情愿和纠结,请相信自己的直觉,尽量不要去不熟悉的地方。对方如果真的尊重你,会理解你的选择。

提防“全男性群体”:由于群体特别容易做出冲动、鲁莽、不理性、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情,当遇到一些全男性的群体时,需多留个心眼,即使他们可能和你相识。

70%的性侵者,都是你的熟人|心理学识破施暴者动机

2. 性侵应对 | 到底该不该反抗?

这是当谈及性侵时,大家第二个关心的问题。

其实,除了极少数的变态,施暴者其实大多不会像疯子一样突然冲出来对你拳脚相加,尤其是在熟人性侵的案件中,施暴者一般都会提前计划好。[11]

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会顾虑到,反抗是否反而激怒了施暴者?

犯罪学家通过总结一千多例强奸和性侵的案件发现,绝大部分形式的反抗(无论言语或肢体上)都没有显著增加受害者额外受伤的风险,都能够降低强奸/性侵完成的可能性。[12]

而且,如果你面对的是“伪君子”施暴者,比如小野遇到的F,反抗往往非常有效,对方通常会选择妥协、谈判、或者直接离开。

但需要强调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受害者的身体会由于极度恐惧而变得僵硬、无法反抗,这是来自于生理本能上的应激反应。

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而你在当下没有反抗,请千万不要自我责怪,或者懊悔、怨恨自己。要知道这绝对不是你的过错。

05写在最后

在搜集文献写作的过程中,最让我觉得揪心的是,“性侵”似乎是每个女性一生都需要提心吊胆的事情。

关于这个问题,社会还需要很多的努力。但同时值得庆幸的是,我发现有很多的人已经开始重视这个事情,并投身到这份事业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于性侵,希望这是一篇能够帮助女性增加相关认知和预防应对的文章。同时我也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能够不用再谈及这个话题。

以上。

References / 参考资料:

[1] Harned, M. S. (2005). Understanding women's labeling of unwanted sexual experiences with dating partner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1(3), 374-413.

[2] Berkowitz, A. (1992). College men as perpetrators of acquaintance rape and sexual assault: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40(4), 175-181.

[3] Hazelwood, R. R., & Burgess, A. W. (Eds.). (2016). Practical aspects of rape investigation: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CRC Press.

[4] Koss, M. P., Gidycz, C. A., & Wisniewski, N. (1987). The scope of rap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sexual aggression and victimization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5(2), 162.

[5] Sexual Assualt Prevention and Awareness Center. (2018).

[6] Lonsway, K. A., & Fitzgerald, L. F. (1994). Rape myths. In review.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18, 133-164through engaging college me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8(5), 585-594.

[7] Lanier, C. A. (2001). Rape-accepting attitudes: Precursors to or consequences of forced sex. Violence Against Women, 7(8), 876-885.

[8] Barone, R. P., Wolgemuth, J. R., & Linder, C. (2007). Preventing sexual assault

[9] 由Jessica Ladd的团队开发的保密、准确、高效的举报网站:

https://www.projectcallisto.org

[10] Jessica Ladd在TED的演讲视频链接:

https://open.163.com/movie/2016/3/T/R/MBHOC2FF7_MBHOC9UTR.html

[11] Bart, P. B., & O'Brien, P. H. (1984). Stopping rape: Effective avoidance strategies.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10(1), 83-101.

[12] Tark, J., & Kleck, G. (2014). Resisting rape: The effects of victim self-protection on rape completion and injury. Violence Against Women, 20(3), 27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