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在威胁着我们的睡眠质量呢

文 / 健康之光芒
2021-01-06 09:56

夜深人静之时,你也许经历过一上床脑子就清醒了,往事像放电影般运转,强迫自己闭眼却也无济于事;你是否为了早点进入梦乡而数完了蒙古的羊再数澳大利亚的;或者你有过晚上睡不好,次日精神恍惚的难受体验。据调查我国人群中有30%以上较长时间地承受睡眠不好的煎熬。

睡眠几乎占据个体生命时间的1/3,古人即有“不觅仙方觅睡方”之说,反映了人类早已在寻求良好睡眠的方法。是什么在威胁着我们的睡眠质量呢?心理因素难逃重则。

首先是对睡眠的认知偏差。有些人对睡眠的要求较高,认为必须要睡足几个小时,而且睡眠时要脑子完全不想事情,一旦没有达到,比如感觉做了一个晚上的梦,就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生了什么病,或者担心白天工作学习无法进行。一旦有引起的做事效率下降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推测,于是追求良好睡眠愿望更加强烈,却往往事与愿违,越想睡好越睡不好。这类人常常有追求完美、做事认真的个性特点,或者受到一些知识的影响。

第二睡眠障碍是许多精神心理疾病的主要躯体症状之一。一般地,抑郁情绪易引起早醒,焦虑症状导致入睡困难以及睡得不稳不深;情绪障碍及其引起的睡眠障碍会共同导致白天精神差,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忽视情绪问题而做出失眠导致精神差的结论,显然这不是本质原因。

有一种特殊的失眠叫“主观性失眠”。这种失眠表现为当事人自己觉得整个晚上没睡觉而且天天如此,但同屋者却发现他整个晚上都在睡觉,甚至连同屋者起床上厕所都不知道,医生也可以看到“患者”面色红润,一点也不像长期失眠者。

另外,躯体不适、环境吵闹、作息的变化等客观因素也可引起睡眠障碍。

如何更好地经营这生命的1/3呢?

无招胜有招。婴儿没有去想睡眠有多重要以及如何调节睡觉,但“婴儿般的睡眠”却是人人向往的。睡眠本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困了想睡,犹如饿了想吃,水到渠成。只是人非机器,未必天天按照同一种节律走,自然就会出现不同的状况,睡多睡少睡早睡晚皆有可能,此时纵使你有明察秋毫的本领也不要使出精明本色,不必因此恐慌而急着去纠正,或许你可以说“睡自己的,让睡眠中枢自个去调节吧”。

对于情绪障碍引起的失眠,大可不必把焦点放在失眠的烦恼上,明智的做法是去寻找引起情绪障碍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那么睡眠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中国人特别偏好养生之道,特摘其一二献给失眠的和没有失眠的读者。睡前以木桶盛温水泡脚15-30分钟,水凉了不断加热水,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配以轻音乐,泡脚时放松肌肉;古人云“胃不合则卧不安”,因此注意饮食也有助于睡眠,如晚上尽量不食辛辣、胀腹之食以及含咖啡因、酒精等的食物;适当增加白天体力消耗,人体的能量有消耗和储备两个过程,能量淤积可致睡眠减少,或许蚂蚁会说“睡不着?那么来帮我搬家吧!”——《学习睡觉:心理治疗师教你摆脱失眠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