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失眠煎熬了那么久, 没想到这个医生用这种方法给治好了!
在明朝时期,有一个正三品的官员,名唤胡慕东,官拜太常卿。由于工作繁忙,导致身心俱疲,已经十天十夜没有合眼了,刚开始倒也没太在意,没成想这样竟导致他彻夜难眠。看来,这个太常卿想不废寝忘食都难。
由于这个胡慕东这个太常卿平时自己也略通“岐黄之术”,根据这个症状,就自己配了几幅药,是以归脾汤为基础方来开药的,喝了几幅药之后,还半夜过后噩梦连连,每每都能从睡梦中被吓得惊醒了过来。于是又自作主张给自己开了一个苏合香丸。也是一样徒劳无功,毫无进展。
胡慕东听说李中梓这个医生医术比较高明,于是就派人快马加鞭把他请来。李中梓在当地早已是声名鹊起的名医,一天的诊务也是十分繁忙。但是一听说胡慕东这个太常卿官员派人来求诊,也是马不停蹄,风尘仆仆的赶来。
李中梓到了胡慕东的家中厅堂坐下,胡慕东吩咐几个丫鬟给李中梓看茶。李中梓一边喝茶,一边询问胡慕东的一些基本情况。胡慕东就一五一十的把这个疾病的前因后果一股脑儿的全都说了出来。李中梓呷了一口茶,便觉早已心中有数。
李中梓还是觉得,虽然对胡先生的疾病已经洞若观火,但依然还是要给他把把脉,才能做最后的决断。于是,李中梓便为胡慕东诊脉,李中梓惊奇的发现,脉象是大而滑,这很明显是痰惹的祸嘛!李中梓心中更加坚定最初的判断,这就是痰气胶固,耗伤正气导致的失眠。
李中梓拿出开方的纸笔,在处方上赫然写道:“半夏、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枳实一两,苏子一两。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渣,趁热服用。”于是就叫胡慕东府上的人去抓药了。并对胡慕东说道,先生的体内痰邪甚多,这几幅药是投石问路,之后再会来点猛药,才会消除痰邪,先生也好先有个心理准备。
胡慕东喝了四幅药之后,也排出了一些痰邪,但是并没有真正清除痰邪。而这个时候,李中梓便给他用上了除痰的神兵利器——礞石滚痰丸。药用大黄、片黄芩八两,沉香半两, 礞石一两,以水为丸,朱砂为衣,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40丸(相当于6克)。李中梓担心这个丸药药力太猛,于是便用人参汤作为引子,来送服这些药丸。
胡慕东喝了这个药丸之后,一天之后,药力发作,腹泻了好几次,长期盘踞在他体内的痰邪终于全部从大便排出。几次大幅度的排便之后,胡慕东也感觉有点困倦了,困意来袭,竟然就这样睡着了。李中梓看到他那么久都没有合眼,终于睡着了,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等到胡慕东醒来,才发现他已经睡了一天一夜,这时李中梓告诉胡慕东,说他的疾病基本搞定了,不过,服用了这个峻猛的方子,又加上胡慕东本身体质就不好,建议他再用六君子汤服用一个月左右,就彻底康复了。
李中梓把胡慕东这个疾病治好后,也该回家了。回家之后,一群徒弟都来询问,这次外出看病的收获。李中梓为了授业布道,于是就给门人们讲起了这个医案。胡慕东的主要症状是形神疲倦,夜不得眠,这种症状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是脾虚所致,所以患者服用归脾汤。不仅没什么效果,反而噩梦连连。患者又服用了开窍醒神的苏合丸,还是无效。这就充分说明药不对症。
那么这个病症的主要症结究竟是什么呢?容易导致失眠的,主要有三个原因:痰、火、虚。从脉诊信息来看,脉大而滑,可以判断这个疾病是痰火互结,扰乱气机,导致清窍被扰,不得安宁。
又加上患者的体质本来就是劳累导致体虚,综合来说,他这个疾病的核心病机就是痰气胶固,耗伤正气。那么治疗就应该行气降火,涤痰扫尘。所以先以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后用滚痰丸泄火逐痰,再用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整个治疗过程妙在用滚痰丸的时候,用人参汤送服,这个既能让滚痰丸发挥它峻猛排痰的功力,又能保证不至于太伤人体正气,配合起来,可谓是天衣无缝、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