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动动手, 拍拍这个部位, 祛湿治心烦, 缓解失眠
“三伏”防暑,更要“养心”,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赏景散心,适当做些运动和简单锻炼,对养心有一定帮助。
腋下——极泉穴
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经常弹拨极泉穴具有使气血流通的作用,可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最好的按摩方式是弹拨,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忌用暴力。每次弹拨的量应因人而异,适度弹拨即可,一般弹拨10次左右。左上臂稍外展,暴露腋下极泉穴,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摸到左极泉穴,并在穴位附近找到条索状物,此时,固定食指、中指并使指尖轻轻上扣,一前一后地来回弹拨条索状物,弹拨时会有全手电麻感,每次弹拨10次左右即可。对极泉穴进行弹拨,可以把刺激传导到心脏,具有保健和急救两大功用,对于心脏供血不足,经常出现心悸、心痛症状的人来说,经常弹拨极泉,不失为一个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
肘窝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咽喉肿痛,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症时,可在肘窝的位置拍打5至10分钟,每隔1周1次。
膝窝——委中穴
委中穴走的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拍打此处5至10分钟,每隔1周1次。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位于膝关节后侧,力点揉委中穴,或者在此穴刺血拔罐,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起到通则不痛、强腰健膝的作用。按摩委中穴还可以缓解女性腰酸背痛。
足部——公孙穴
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脚气等。
可以通过按揉或艾灸的方式,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
腹部——水分穴
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腹泻、浮肿水肿、腹水(腹积水)、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等疾病。
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
[三伏天祛湿]
[1]刮痧拔罐
这两种都是祛湿保健手法中最为常见的,湿气重的人刮痧拔罐都会出现深色的印记。当然这两种手法都要按照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不能盲目刮痧拔罐,只会害了你的身体。
[2]运动祛湿
运动能增强身体素质,能减肥,能祛湿,而且祛湿的效果非常好。运动会令人大量的排汗,汗液的排出就会顺带着把湿气排出,还有身体的很多毒素垃圾也一并被排出,令身体湿气全无,一身顺畅,更能增加人的精神。
[3]食疗祛湿
薏米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养胃,久服轻身益气。
薏米也是有大小不一的,中医研究表明,薏米的颗粒越小药用价值就越高。如果不了解的话,可以做下比较,市面上薏米多为云南的曲靖薏米,贵州的兴仁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其中就以金沙薏米颗粒最小。是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已有上千年历史。除了泡水喝,薏米配合健脾食材煮粥喝对祛湿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10克、红豆20克、芡实5克、枸杞2克
做法:将薏米、红豆等洗净提前浸泡,放进煲中加水煮至开花。
薏米红豆莲子粥
材料:莲子10克、薏米15克、红豆20克。
做法:做法同薏米红豆粥一样哦!
[4]花椒泡脚
花椒与生姜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以阳气排出体内的蚀气。抓一把花椒,先在热水里泡一下,再兑到洗脚水里泡脚.花椒燥湿,把湿气去掉。
[5]醋泡姜片
炎热的夏天没食欲?可以试试用醋泡姜片,这样不仅开胃,而且醋泡姜还能保持脾胃功能正常运作,保证脾胃功能正常,湿气问题自然也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