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不要有的情绪
第一,负面的情绪会造成失眠。正常人想要入睡,只要躺在床上保持安静,心情平静,让大脑和身体逐渐放松下来,人就会慢慢进入睡眠的状态。而人如果情绪失控,持续性地处于这样一些情绪状态,如紧张、担心、害怕、怀疑、愤怒、憎恨、抑郁、焦虑等,整个大脑和身体始终无法放松,大脑就会一直处在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无法进入睡眠状态,有时勉强睡着,也往往睡得很浅,很容易醒来。反过来,不良的睡眠又会催生负面情绪,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生物节律,造成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情绪,会出现暴躁、不开心、敏感和抑郁等情绪。
第二,不良心理暗示。最常见的引起失眠的暗示心理就是:害怕心理。周主任介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怕失眠,想入睡”,本身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这一心理暗示本身却会引起脑细胞的兴奋,让抑制的过程无法实现。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会加重失眠。
第三,期待。这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做某事时因担心睡过头误事,所以会出现早醒、睡得浅等情况。如第二天早上要赶火车、飞机,容易早醒;如面临结婚、考试、晋升等大事时,会处于期待兴奋状态,激动的难以入睡。
第四,自责。有些人会因为一次无心的过失,感到内疚自责,睡前总是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总想着如果重新来一遍,自己该如何去做,纠缠在自己编织的故事情节中,久久不能入睡。
第五,冲突和矛盾。一些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重要亲人、恐吓等创伤刺激事件后感到害怕,因此出现了怕黑而不敢睡觉的情况,虽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后,只要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又会出现失眠的状况。
建议:管理情绪,不要过度看重睡眠
情绪性失眠既然因情绪而起,那么若程度较轻,失眠者可以学会通过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予以改变。
对于情绪性失眠而言,失眠者首先是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并不等于是简单的压抑自己的情绪,要学会适度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其次,不要把睡眠看得非常重要,失眠问题并没有想像那么严重,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生命力;最后,要培养自己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而对于较严重的情绪性的失眠,则应求助于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疏导,寻找到造成患者失眠的心因性因素,并进行具体解决。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