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冬季养护阳气睡眠术,从此不失眠

文 / 早安健康
2019-02-08 20:19

黄帝内经》冬季养护阳气睡眠术,从此不失眠

✱ “冬眠”与养生

冬天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阳气潜伏,阴气渐盛。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进入冬眠状态,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养精蓄锐,以待来年。

《黄帝内经》中提到冬季要“早卧晚起,以待阳光,祛寒就温,毋泄皮肤”,早睡是为了养护阳气,晚起是多养阴气,待日出而作。避严寒,求温暖,使人体阴平阳秘。

✦ 合理调节睡眠有利于身心情志的调养,冬季适宜的睡眠养生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保暖:人体睡眠时新陈代谢率会降低10%,产生的能量也会减少,因此要注意保暖。冬季寒冷,血液循环不畅,人体有怕冷的感觉,且容易受凉感冒,因此睡眠时最好注意保暖,可使用电热毯等。

2. 不要用太厚的被褥:冬季时有人为了御寒而选择太厚的被褥,其实这是不太适宜的。被褥厚重会压迫胸部,导致肺活量减少,夜晚容易做噩梦。太厚的被褥会约束四肢的活动,人体受压一夜很少翻身,这样不利于血液循环,加之冬季寒冷,会增加心血管梗阻的风险。如确实觉得冷,可使用空调、取暖器或电热毯等。

3. 保持空气对流:冬天人们为了防寒保暖,不注意开窗通风,致使室内空气污浊,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趋高。在这样浑浊的环境中睡觉,大脑氧气供应量不足,睡眠品质不高,醒后容易出现头脑昏胀。因此,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睡觉也应开小气窗通风,确保卧室内空气新鲜。

4. 不要蒙头睡觉:有的人怕冷,冬天习惯把头缩进被窝里,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因为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会越积越多,时间长了,空气就变得混浊不堪。人常常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等。第二天醒后依然会昏昏沉沉、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

5. 睡前热水泡脚: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足是人体之根,冬天入睡前用40〜50℃的热水泡泡脚,最好配合按摩10分钟,可加速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睡前热水泡脚还可增加身体的热度,缩短上床后身体与被窝的热交换时间,助快速入眠。

冬季正是休息养生,调养滋补的时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豆类、乳类、花生、动物内脏等,以增强大脑功能;此外还可施以药补,如选用人参、鹿茸、党参、枸杞、黄芪、阿胶等。老年人可服药酒、药膳,但人体病症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分,进补须辨证施治,最好由医生指导,滥补无益。

➤ 温馨提示

冬季睡眠五忌:一忌蒙头而睡;二忌家人对睡;三忌露肩而睡;四忌拥抱而睡;五忌带物而睡。

✱ 睡前不妨泡泡脚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足浴疗法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一直重视足部的锻炼与保健,现代医学也证实,用热水进行足浴,无论是对安神助眠、祛病健身,延缓衰老,抑或是清洁足部污垢,消除足部异味等都大有裨益。

足部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组织、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并有数百条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各种足部刺激经感受器与神经的传导,引起一系列的神经体液调节,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防病祛病的目的。

✦ 足疗治疗失眠主要分为三大类:

1. 热水足浴法:热水泡脚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改善睡眠的良方。水温以40〜50℃,脚部感到暖和舒适为宜;水量以淹没脚踝部位为佳;双脚浸泡约10分钟。这样可以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末梢神经兴奋,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长期坚持可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 足部按摩法:在热水泡脚的同时,用手缓慢、连贯、轻柔地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可有镇静安神、促进睡眠、调节气血、改善循环,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等作用。

3. 中药足疗法:介绍两个中药泡脚治疗失眠的民间验方。验方一:茱萸40克、米醋(白醋)适量,用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验方二:将夜交藤500克煎水去渣后,混入温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古人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因此,如果您长期受失眠困扰,不妨试一试热水泡脚这一绿色纯天然,经济简便又易行的方法。

✱ 按摩助你轻松入眠

按摩又称推拿,它主要是通过人体表面一定部位或穴道,加以各种手法,来达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这是一种简单易学、便于操作、疗效显著、费用低廉、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纯天然疗法。

中医认为,按摩具有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按摩对呼吸、循环、消化、免疫、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细胞、组织、器官都有一定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例,轻柔而有节律的头面部按摩有镇静安神作用,能解除大脑的紧张与疲劳。

✦ 以下介绍几种按摩治疗失眠的方法:

1.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头部上方,以右手食、中二指点按睛明穴3〜5次后,以一指或双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推至两太阳穴处,操作5〜10分钟。然后双手拇指分别抵于两侧太阳穴,换用余下四指推擦脑后部风池穴至颈部两侧重复两遍,再以双拇指尖点按百会穴。

2.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在其背部用滚法,操作3〜5分钟。心脾亏损者,可多按揉心俞、脾俞;肾虚者,可多按揉肾俞(腰部两侧),关元俞,最后再点按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3.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右侧,用右手五指分别置于头部督脉、膀胱经及胆经上,自前发际推向后发际5〜7次,然后术者站在患者之后,沿两侧之胸锁乳突肌拿捏,拿肩井3〜5次。

4. 自我按摩法:头部印堂穴(两眉间)、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交会处)各轻揉200次;眉梢与耳轮上端用指端或指腹抓头皮至头顶部200次;两手指微屈成弓状,第二指节紧贴印堂,由眉间向前额两侧来回抹40次;两手拇指螺纹面,紧按风池穴,随后按揉脑后,各30次,酸胀为宜;先将两手搓热,随后掌心紧贴前额,用力向下擦到下颌,连续10次。

以上方法可单独进行,也可择其数种循环进行。按摩约半小时后您会感到头部非常舒服、轻松,请闭上眼睛,做几个深呼吸,不久您就会进入甜美的梦乡。

✦ 当然,按摩治疗失眠也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安静、幽雅、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保持心态平和,采取放松舒适的体位。

2. 手法轻柔和缓,动作宜轻、宜慢,节律要均匀,保持适宜力度,不宜用力过大。

3. 有严重心、脑、肺疾病,妊娠期妇女、年老体弱、酒醉之后均不宜按摩。

4. 按摩时不可操之过急,应勤加练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 按摩如能配合药物、针灸、运动、情志调节、饮食调养等,能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