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日|关于失眠的这些误区,你中了几个?
对于睡不着的人来说,失眠像夜夜出没的怪兽。为了打败这一“怪兽”,吃药、逼着自己硬睡,失眠者几乎什么招儿都用了。
不过,在睡眠诊室的医生看来,社会公众对失眠的了解还是少之又少。3月18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临床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唐吉友解读了关于睡眠的几大误解。
误区一:睡不着也成宿地躺着
六十多岁的冯女士失眠有一段时间了,每天晚上,她十一点上床休息,睡得好的时候顶多睡三四个小时,不好的时候只能睡两个小时,有时候整宿地睡不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窗帘上透进来亮光。
经过问诊,唐吉友主任给出了建议。他说,冯女士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还是先从睡眠习惯入手调整,有了睡意再上床睡觉,睡不着就起床做做家务,不要睡不着还在床上硬躺着,失眠时还卧床会胡思乱想,情绪焦虑,越来越睡不着,但睡不着起来不要玩手机、看电视,光线刺激以及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更会加重失眠。
“这是人们对失眠的误区之一,睡不着躺着硬睡。”唐吉友说,不过,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失眠时,不建议起床活动,会对健康产生危险。
误区二:怕睡不着,八九点就躺下
陈女士也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连续几年了,每天晚上八九点就早早地就躺在床上,但是入睡怎么也得一两点,一晚上的睡眠时间也就三个小时。她说,听收音机倒是能让她瞌睡,但是一上床又清醒了。
“你的睡眠习惯得改改。”唐吉友对她说,有些人怕睡不着,晚上早早就上床,其实这并不利于睡眠,一般晚上10点半休息就可以了,还有的人一看电视就瞌睡、一听收音机就瞌睡,其实屡次瞌睡会降低睡眠驱动力,真正该睡的时候又不困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看电视就瞌睡,一上床就失眠。
“有人认为一晚上睡够八小时才正常,其实睡多睡少完全因人而异,年轻人与老年人对睡眠的需求量肯定不同,只要不影响第二天的生活就算是睡足了,不必为少睡几个小时纠结。”唐吉友说。
误区三:从不药物“管理”,不敢吃或乱加量
程老先生80多岁了,年轻时睡眠就不太好,这两年血压高、冠心病,腿也开始疼,睡眠更是雪上加霜。十余年来,他一直吃一种助睡眠的药物,每天都吃,实在睡不着就给自己加量,但吃药也越来越没有效果。
唐吉友说,老年人睡不着与睡眠生物钟紊乱、活动少以及身体慢性病都有关系,单纯依靠习惯调整很难解决失眠问题,但是在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管理”,不滥用药也不要不敢用药,有些老年人不敢吃助眠药物,怕吃了产生依赖,又怕吃了会影响大脑等等,是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的合理剂量内,极少有严重不良反应的例子,如果不吃药硬扛,失眠导致情绪焦虑、慢性病加重,对身体的影响将会更加严重;还有的人睡不着就随意加量,睡前吃,半夜醒了也吃,这就是滥用药物。
在义诊现场,唐吉友根据程老先生的综合健康状况,为他更换了更适合他的睡眠药物。那么怎么算是“药物管理”呢?他说,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健康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很重要。
误区四:睡不着就看“神经科”
李女士也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她说,每天晚上她10点半上床,两点才能睡着,5点就醒了。“她睡着后会不会说梦话?”唐吉友询问同来就诊的老伴得知,李女士晚上经常说梦话,还会大声地哭叫。
唐吉友认为,她的失眠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神经性问题,而是伴随着某些精神症状,建议先进行睡眠监测,同时配合精神治疗。
他说,所有药物都解决不了“病”的问题,只能解决一晚上睡不着的问题,真正失眠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找到失眠的根本原因,循序渐进地调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