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焦虑失眠症临床用药经验

文 / 青橘中医
2017-10-22 00:22
导语:焦虑障碍为一种普遍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为个体与处境不相符的情绪体验,可伴有睡眠困难。通过对焦虑失眠症的病机以及临床用药规律展开研究,旨在为焦虑失眠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基础。

作者:陈君臻

焦虑障碍可导致失眠症,现在焦虑失眠治疗率极低,中医调治具有的临床意义。笔者研究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滕晶教授临床诊疗失眠证属焦虑状态的门诊病历,总结归纳用药及组方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传承│焦虑失眠症临床用药经验

病机:扰乱心神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导致不寐。

《素问玄机原病式》说:“躁动烦热,扰乱而不宁,火之体也。热甚于外,则肢体躁扰,热甚于内,则神志躁动,反复癫倒,懊恼烦心,不得眠也。”热扰心神,腑气壅滞,上犯清灵,心神失养,或少阳枢机转枢不利,胆气不畅,以致焦虑不宁难眠。

《证治要诀》谓之曰:“汗下霍乱吐泻后,因渗泄而津液去多,五内枯燥者皆能虚烦,以阴血不足以济阳,阳气偏盛,故虚热而烦”。久病气血阴阳俱亏,或七情内伤,肾阴不足,水亏火浮上扰心神,故烦躁难以静眠。李杲提出的“阴躁”证,阴盛逼阳于外,肾中龙火上炎,失于潜藏,出现躁动不安,心神难安,焦虑日久,心血暗耗,津液内亏,心火扰神,烦躁不寐。

临床用药统计及分析:

将所选滕晶教授治疗焦虑障碍状态的143份失眠症医案,建立数据库,用频数分析的方法,总结整理药物使用频率及性味归经,从而推断出治疗焦虑失眠症的药物使用规律,为整体治疗提供依据。

统计结果频数前10位的如下:茯苓,甘草,山药,柴胡,栀子,当归,白芍,人参,半夏,生地黄。

其中核心的药对有:

白芍、川芎、当归,可以行气活血,补血安神。

茯苓,泽泻。淡渗利水,健脾宁心。

白术、人参、茯苓,健脾益气,利湿安神。

陈皮、白术、茯苓,健脾利湿,益气健脾。

白术、茯苓、甘草,用以健脾益气。

常用药物:

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安定心神的作用,可以治疗焦虑状态,兼有脾胃虚寒症者,对“烦满”有疗效,可以“安魂养神”,“保神、守中”。茯苓可以健用于心脾气血虚的失眠症,属焦虑引起的虚症。

甘草

甘草具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的功效,甘草可“下气除烦满”可以治疗焦虑状态。

山药

山药多用于治疗具有气阴两虚兼症的患者。山药有除烦热,强阴的功效,对于慢性病虚者,有补益作用,入手、足太阴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

柴胡

少阳枢机不利,柴胡可疏散少阳治疗半表半里之邪,清胆经之火邪,退肝家之烦热,清泻肝胆热,治疗烦躁焦虑状态。柴胡散中,柴胡与黄芩配伍,可以治疗证属“肝气实热,胸中烦闷,梦寐惊恐”者。

栀子

“栀子之苦寒,能泄心下之烦热”,古籍中多有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等方剂。“心烦腹满”方选栀子厚朴汤,兼有热郁胸膈者。《本草正》中记载:“栀子,如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栀子可“治心烦懊恼不得眠”,“解热郁,行结气”。

药物归经

统计门诊病历中,127味涉及中药中,归心经药物48味,占37.8%;归肝经药物29味,22.8%;所占比例超半数。清热养阴(血)和益气养阴(血)是治疗焦虑的重要原则,烦躁焦虑表现的病机大部分以肝火、心火亢盛为主。治疗应选择清肝热、平心火的药物,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疾病自除。清热泻火且入心经的药物,临床常用黄连、栀子、莲子心、淡竹叶等;

清热泻火且入肝经的药物,临床常用栀子、龙胆草、夏枯草、黄芩、天麻、黄连、钩藤等。在清热平肝泻火的同时要顾及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不忘透解郁热,“木郁达之,火郁发之”的意义所在。另外,肝火旺多因情志不畅、郁热内蕴所致,需在行气开郁的基础上进行,故应配合行气解郁的药物,如苏叶、柴胡、香附、川芎、防风、荆芥等。

讨论

现代中医对于失眠症的认知具有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这一概念,并开始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发现焦虑可作为引起失眠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焦虑状态”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状态方面的紊乱,主要是指患者的心境较差,患者自觉心中较为烦闷、情绪不安、急躁易怒,通常可伴随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口感深造、尿意频繁、小便次数增加等表现,由于焦虑失眠症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选择积极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给予疏肝、滋阴、补益、安神等方法,并结合人格特点,探究发生焦虑失眠症的重要病因,搭配合理方药,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神”在精神、生理生命活动中具有关键作用,治病摄生都要重视“神”的作用,安神是焦虑状态的关键治疗方法。“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活动莫不与心相关。

因此,治疗该状态下所致疾病,一方面要平调阴阳,补益阴液损耗;另一方面要安神定志,解除焦虑状态,形神并调,达到治疗疾病,维持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