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吃不对也致命!这些误区千万别犯!几招提高免疫力
今年冬季的气温飘忽不定,空气又比较干燥,人体的抵抗力也变弱了,一不留神就感冒了。
虽是小病,但一把鼻涕一把泪,头晕脑胀没食欲,着实让人难受。这时,大多数人都会为了图个方便,自己随便吃点感冒药,更有甚者为了好得快点,加大剂量,连吃几种。
殊不知,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你付出生命的代价……
案例
张大爷前些日子早起后出现鼻塞头痛等感冒症状,自行吃了两粒感冒药,但到中午的时候,觉得有点发热,又吃了两颗退烧药,但没过多久,张大爷就感到恶心、胸闷、全身无力、无法站立。
家人连忙将他送往医院,经过一番检查,显示肝肾功能衰竭,随时可能出现大出血,病情十分危急。而这都要归咎于张大爷滥用药物!
现在很多感冒药中其实含有退热止痛的成分,如果再吃退烧药,则容易因药物过量而造成肝功能损伤!所以,感冒药也不是随便吃的!
1,感冒,有必要吃感冒药吗?
普通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表现,若症状较轻或可耐受者,可不服用感冒药,多喝水,多休息,5-7天会自行痊愈;若症状较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以对症选择感冒药。
而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如免疫力低下、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感冒症状不及时控制或病程较长可能会引起基础疾病的急性加重,因此有时候早期也会需要感冒药的帮助。
而在服用感冒药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药齐用,可能伤身
很多人吃药时会抱着多吃几种药或者多吃几粒,好得更快的想法。
但其实,一来会像上述张大爷一样,增加药物过量的风险,并出现或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二来,药物之间的成分也可能会相互抑制,作用会相互抵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对症选药,效果好
感冒药不治感冒,只能缓解一些感冒症状,如让鼻子通气、咳嗽减轻等。而且买感冒药要看名称和成分,不同的成分,针对的症状不同,可千万别选错!
①流鼻涕、鼻塞——找“麻”
“麻”代表里面含有“伪麻黄碱”,这种成分能减轻鼻咽粘膜充血,缓解你的鼻塞、流鼻涕。
注意:此成分服用后会收缩血管、刺激神经兴奋,因此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甲亢患者等慎用此类药物。
②浑身酸痛、低烧——找“酚”
“酚”指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和退烧。
注意:此成分长期服用容易损伤肝脏,因此肝肾功能不好的人需慎用。
③干咳——找“美”
“美”指的是右美沙芬,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枢性镇咳药,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注意:痰多的患者要慎用,这种药的中枢镇咳作用可能会影响痰液排出。
④打喷嚏、流鼻涕——敏(氯苯那敏)
氯苯那敏就是我们熟知的扑尔敏,它的作用是抗过敏,能让你少打喷嚏、流鼻涕,而且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让你犯困,想睡觉)。
注意:要开车的人群,还有高空作业者,最好不要服用此类药物。
提示:孕妇、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用药最好先询问医生,更安全。
2,儿童与成人用药要区分
当儿童感冒时,很多父母习惯凭经验给孩子用药,有的甚至直接将大人的感冒药掰一半给儿童服用。但其实这种做法很危险!
儿童肝、肾等脏器发育不成熟,对药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解毒排泄功能又弱,假如用药不当就容易对器官组织造成损害,如影响肝功能,出现黄疸;或影响肾脏,发现尿少、无尿、尿血;又或者影响血液,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因此,儿童最好服用专治儿童的感冒药,并在服用前询问医生具体用量。
3,中成药不见得没有副作用
还有些人觉得西药副作用大,感冒时选择中成药,较温和。但医生表示,是药三分毒,其实很多中草药在具备治疗疾病效果的同时,其本身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毒性;另外,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感冒有寒、热症之分,应辨证治疗,如果选用的中药不对症,也可能会加重病情。
风寒感冒
会出现头沉、怕冷、舌苔薄白、全身酸痛、流清涕、咽痒等症状。初期症状较轻时可用生姜、葱白、红糖煮水食用,可祛寒;若症状严重,可用风寒感冒颗粒等。
风热感冒
会出现头痛、咽痛、口鼻干燥、流黄浊涕、舌苔薄黄、汗出不畅、便秘等症状。初期症状轻,可用桑叶和菊花泡水喝,若情况严重可选用风热感冒颗粒等。
4,输液效果比吃药好?
很多人吃了几天药后,感冒都没有好,就跑去医院要求输液治疗,认为输液后好得更快,但其实并非如此。
一方面,市场上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感冒病毒的药物,能痊愈都要依靠人体自身的病毒清除能力;另一方面,输液过程中要求多个环节的无菌操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输液反应,过分依赖输液,不仅不能缩短病程,反而存在过敏反应以及静脉炎等风险。
一般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才考虑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即:
①因感冒导致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静脉给药;
②由于患者严重腹泻或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水和电解质;
③由于胃肠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身体的基础代谢。
专家提示,不管是什么病,都应秉持“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的原则。
5,强免疫,少生病
人体之所以会生病,归根究底是免疫细胞打了败仗,因此,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
1,规律的运动
通过运动免疫学的研究,我们发现适度的运动会增加嗜中性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巨噬细胞(吞噬以及消化,激活淋巴球或其他免疫细胞,令其对病原体作出反应)、NK细胞(发挥抗肿瘤、抗感染,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的数量。
建议每周能进行2-3次的有氧运动,像快走、瑜伽、跳绳等都可以,但运动后注意保暖。
2,充足睡眠
睡眠时人体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并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减少疾病的几率。
有失眠现象的人群平时可以适当喝点酸枣仁茶,酸枣仁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改善大脑中的5-羟色胺含量,延长深度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做法:酸枣仁15克,加适量蜂蜜调和,开水冲服。
3,补肾健脾
肾和脾分别是人体先天及后天之本,调补好这两个脏器,也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帮助抵御疾病。
4-5颗核桃、一小把黑芝麻、一小把薏米、1个鸡蛋和适量牛奶一起煮粥,或者将颗粒物打碎再煮。
核桃能补肾固元;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薏米健脾胃、祛湿气;牛奶和鸡蛋能补充蛋白质,提供能量。
此款粥很适合中老年人作为早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