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不能开中成药了吗?3类中成药,容易被乱用
你以为:中医开中药,西医开西药?那就错了!
云南白药、六味地黄丸、板蓝根……这些人们耳中熟悉的中药,几乎有7成都是西医开的。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有7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师开出,临床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率高达40%。
针对这一情况,2019年7月1日卫健委便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要求:“除中医类别外的其他类别医师,需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新政策规定:从2020年1月1日起,“西医开中药不能报销”。这一政策也可以解读为:西医不能开中成药。
国家做出这一规定,其实也存在着道理。从目前中成药的用量、使用比例和频率来看,中成药的滥用程度确实达到了类似抗生素滥用的境地。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中成药是中草药制备,相对而言,稍微安全。因此,平常遇上一点不适就乱用中成药,年仅10岁的小玲就因此被“误伤”。
前段时间,小玲因感冒引发扁桃体炎,家长给她口服10粒自备的六神丸,为了好得更快一些,在服药3小时后,又给她口服了10粒。
在第二次用药后1小时,小玲出现烦躁不安、胸闷、四肢麻木等症状。家长紧急带小玲去医院就诊,确诊为服用六神丸过量中毒,停用六神丸并对症治疗后,不适症状逐渐消失。
可见,中成药虽好,但也不能乱用!
药用得对,方法是关键:以下3类中成药就最容易乱用
一、祛火药
相信每个家庭都会备一些祛火类的中成药,比如牛黄解毒片、三黄片等,但其实,这些常用药物最容易被乱用。
1.牛黄解毒片
具有清热解毒的牛黄解毒片是祛火类中成药的代表,但如果用错此药,解毒药会变成“中毒药”!牛黄解毒片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以及火热内盛、口舌生疮。但牛黄解毒片遇热会分解氧化,药物中的二硫化二坤会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坤,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只需100毫克足以致人死亡。所以,在服用牛黄解毒片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解毒药变成“中毒药”。
2.三黄片
具有清热解毒、泄火通便的三黄片,常被用于治疗三焦热盛所导致的心烦口渴、尿黄便秘、咽喉肿痛等。但是三黄片属于苦寒药,适合实火上攻的症状,对于虚火或是心火旺盛所导致的上火,则不宜使用此药,否则会加重病情。
二、补益类中药
补益类中成药代表有六味地黄丸和阿胶,男性多用六味地黄丸,女性多用阿胶。目前,只要肾亏就吃六味地黄丸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最后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还补出了肠道不适等症状。
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肾阴虚或是肝肾阴虚者,但对于畏寒怕冷或是痰多湿重者不宜服用。另外,肾亏就吃六味地黄丸的观点是错误的,六味地黄丸不可以作为长期食用,也不是“补肾神药”。
2.阿胶
阿胶其实就是驴皮经过长时间的煎煮熬制浓缩成固体胶,具有补血作用。但脾胃虚弱的女性服用后,反而会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所以也不能乱用。
三、感冒类中成药
最后就是常见的感冒类中成药,也是家居必备药物之一,常见的感冒类中成药有板蓝根冲剂和维C银翘片。很多人一出现感冒症状就在家里找出感冒药一顿乱吃,甚至在秋冬容易感冒的季节,也会冲一些板蓝根冲剂预防感冒,殊不知,这样不仅达不到效果,而且还有很多潜在的风险。
1.板蓝根
板蓝根冲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可用于肺胃热盛所导致的口咽干燥、咽喉肿痛,也可以用于感冒期间增强免疫力,但过量服用也会有副作用,虚寒体质人群喝多会伤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或胃痛等症状。
2.维C银翘片
中医把感冒分为风热和风寒,而常见的感冒药也分为寒性和热性,如果没有对症用药,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大量服用药物也会影响肝肾功能。
虽然,维C银翘片主治外感风热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药物当中还添加了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药)两种西药成分。服用不当,会间接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风险。而且早在2013年,央视新闻报道,香港卫生署就呼吁大家不应购买或服用一种标示为“维C银翘片”的口服产品
在使用中成药时,要注意3个问题
剂型选择不合理、吃药前不辩证、随意选药是大多数人会犯的错误。不同的药物对应治疗的症状也是不同,即使是小小的感冒,也需要找到病因对症用药,才能起到效果,否则适得其反。
另外,“是药三分毒”,即使是中成药也存在副作用,在用药时一定要在中医师或是中药师的指导下服用,以防出现不良反应或是毒副作用。
最后,药物的剂量也不可以随意用。随意加大剂量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对肝脏的功能也会造成影响。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