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警惕披着“感冒外衣”的这种病原体欺负小朋友!

文 / 妈妈网
2019-09-24 09:11

9月,秋初之季,中午天气炎热,早晚开始转凉。由于人体尤不能及时适应此种情况,加上病毒、细菌等各类病原体此时也是异常活跃,对于孩子来说,抵抗力低下更容易诱发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这不开学还不到一周,刚过5岁的莉莉(化名)小朋友,前几天还牵着妈妈的手,一路蹦蹦跳跳去上幼儿园,今儿早突然发起高烧,还有点感冒,咳嗽不止,在服用退烧药仍不见好转,妈妈才赶紧带着去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确诊宝宝患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社会获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听都没有听过……”得知病因后的莉莉妈妈也是一脸疑惑。

支原体是何方神圣?

儿童肺炎领域的“扛把子”

其实,与莉莉妈妈一样,相信很多家长对于儿童支原体感染都比较陌生。那么,支原体究竟是何方神圣?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其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也是使莉莉小朋友致病的“罪魁祸首”。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曹清主任介绍,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夏末秋初,主要感染5—18岁的儿童。近年来,因为环境中支原体的广泛传播,5岁以下儿童也易感染。有些几个月大,甚至出生十几天的婴儿也会感染上这类病原体。既往很多家长对肺炎链球菌是引发儿童肺炎最主要的病原体更为熟知。事实上,肺炎支原体才是儿童肺炎领域的“扛把子”。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体中,6岁以上患儿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高达62%。与此同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也常见,6岁以上患儿可达44.36%,而不能排除包括肺炎支原体在内的非典型病原体的病原检出率高达53.7%。此外,曹清主任指出,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抗体能力较低,可能出现漏诊(假阴性或低滴度抗体)情况。因此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远远被低估。因此,家长一定不要忽视。

似“感冒”但非感冒

儿童支原体感染需对症治疗

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都可能导致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但由于儿童支原体感染和细菌、病毒引起的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在症状上没有明显差别,患儿都可能有打喷嚏、流鼻涕、发热、咳嗽等症状,这也导致儿童支原体感染很容易被家长误当成普通感冒来治疗。很多儿童支原体感染的家长均存在“就诊不及时,病急乱用药”的现象,未能对症治疗,导致疾病在发病早期未得到良好控制并加重。事实上,儿童支原体感染与感冒相比危害不容小觑。儿童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咳嗽初期为干咳,患儿无痰或少痰,之后会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有时会出现喘憋和呼吸困难。而严重的支原体感染患儿还可能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胸腔积液,以及肺炎、肝炎、肾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后果,甚至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如果孩子出现感冒发热,家长切不可轻视,需及时带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切忌擅自用药。而一旦确诊为儿童支原体感染,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头孢类抗菌药对其无效。针对病原体的治疗为抗感染治疗,建议优选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覆盖支原体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并进行对症治疗。”曹清主任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用法用量,需依据具体病情,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治疗,改善疾病症状,以防儿童支原体感染反复,发生并发症和留下后遗症,给后期的治疗增加难度。曹清主任指出,儿童支原体感染应及早治疗。同时,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做好预防措施。日常教育孩子勤洗手;多带孩子开展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尤其加强呼吸运动锻炼,改善呼吸功能;平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及时增添衣服,以防受寒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