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气虚型瓣膜病人怎样强身防感冒?

文 / 心悦中医
2019-07-03 17:32

刘冰燕心脏病方药100讲(93)

中医所谓的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常见表现:平时语言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其它表现:面色偏黄或咣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有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气虚患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等。

现在天气越来越变冷了,尤其是北方一些地方下个月就要供暖气了,这个过度时刻,一些中重度心脏病人就容易出现气虚症状:显得精神不好,懒洋洋的,浑身疲惫,一天到晚总想躺在床上,吃饭也想在床上吃,不爱说话,说两句话也有气无力的,还总觉得心慌,怦怦的,好像心要跳出来似的。睡过的床,躺过的沙发感觉湿漉漉的,老出汗。看舌脉,则舌质淡,胖,脉无力。有的人只要变天,只要风大点就感冒。别人感冒就是一些呼吸道的症状,咳嗽呀,流鼻涕呀,而他总是大汗淋漓的,还两腿发软。

还有的患者气虚,表现为脾肾不调:不管吃得多还是少,总是觉得肚子胀,吃了饭以后更胀,很不舒服。大便都是稀的,每天早上都要比计划时间早起床,因为上厕所解大便总要很长时间,等的时间也很长。脸色往往也蜡黄蜡黄的,没有神采。老感觉身体不太好,血压老不稳定,老觉得头晕眼花,看东西模模糊糊的,看不清。安静的时候还耳鸣,总觉得像蝉叫。腰时不时酸软。最突出的是晚上要解小便了,老起夜,弄得觉都睡不好。

总之,有句话说得好,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一个人出现了气虚这样的表现,身体内部肯定出现了问题,就要注意调整或者治疗。就拿感冒来说,你反复使用抗生素,就是没有从体质上找原因呀!如果把你体质调好了,自然就不会出这些问题。你还用不敢吃这个,不敢吃那个吗?风心病人、心脏瓣膜病人更不能感冒,一感冒,心脏病就容易进一步恶化,所以,气虚的心脏病人必须调体质、防感冒。

玉屏风散防感冒

中医有个很有名的方剂,叫作玉屏风散,它是中医预防体虚感冒的专方,出自《医方类聚》,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的良方,主要能够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

玉屏风散这个方子很简单,就三味药:黄芪、防风、白术。黄芪是个补气的好药,很多中药书籍里面,只要谈到补气,开篇第一个就是它,《别录》里有记载,“黄芪,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所以中医就说黄芪是“补者之长”,专门用来补气。防风,又叫屏风。

《本草纲目》里说:“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我们就是用它来阻挡外面的风邪,这也是屏风的作用。最后说说白术。白术,可以补脾胃,燥湿和中。什么是燥湿和中?简单理解,就是让湿气散出去,变干了,那么本来由于湿气太重导致的脾胃不调和也就改善了。《本草求真》里说,“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复能缓脾生津,且其性最温。服则能健脾消谷,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

这三味药,有补气的,有补脾的,还有抵卸风邪的,既解决了根本的气虚问题,还可以抵挡外邪,可不就是咱们人体的屏风吗?

而且这个玉屏风散治疗气虚自汗的效果也很好。我们在治疗气虚感冒的时候,在他不发病的时候,我们就用补气的药,这里没有治感冒的药,当他把气虚的问题解决了,他感冒就不再发作了。

平时常按足三里,益血补气又健脾

在北方,妇女做月子都会吃上几只老母鸡,用来养血补气。“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这句话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可见咱们中医文化就在日常生活里。这个足三里可是中医里面很有名气的穴位,位置大概在我们膝盖外下三寸的地方。你去看人体的经络图,很容易就会找得到。这个穴位能健脾益气,促进气血运行,提高人体正气,气虚体质的人应该经常按摩这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长期调理,党参比人参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益气的食物还不少,像山药、豆类等等。有人说千年人参可以补气,但是人参补气的力量比较强,不适合长期吃,要想长期调理,选用党参比较好。党参的作用和人参差不多,力量相对稍微弱一点,没什么副作用,长期慢慢地补气,适合气虚体质,要缓图渐进。我在临床上也常用。《本草征要》里就有一段对党参的描述:“补中益气,脾肺均宜。……鼓舞清阳,常服有济。”

心脏瓣膜病中医康复专家刘冰燕主任简介

刘冰燕主任 中国中医泰斗,原国家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司长吕炳奎老中医的关门弟子。中医副主任医师 天津心悦门诊心脏瓣膜病首席专家 曾任医院院长 中国中医学会分会理事 先后撰写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入选多部名医典录。

刘主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三十多年,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主治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尤其擅长心脏瓣膜病的非手术治疗,善用中药蜜剂调理,堪称一绝。2016年前累计观察近5000例心脏瓣膜病,曾亲自跟踪北京、天津两地心脏瓣膜病患者上千人,对心脏瓣膜病的非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