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认为是“外感客邪”而生,一首方子12味药克之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上感)乃极为常见的肺系病证。它皆由外感客邪,由口鼻而入或由皮毛侵袭上呼吸道而致的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咽痛咳嗽,鼻塞流涕或喷嚏等一组综合病症。中医之分类大多为风寒、风热两型为主,风寒者多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之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或羌活胜湿汤等;若为风热者则以辛凉解表,清肺透热之桑菊饮或银翘散化裁为主。要么就自选一些名目繁多剂型各异的中成药服用。但收理想之效者少,常一服数日诸症依然,发热身困未减,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有加,再配些西药时,也没有什么作用。病者常埋怨说一个小小的感冒竟如此难疗,不知是现在的感冒与以前不同了,还是现在药物的质量比以前差了;病者纳闷,医者也在发愁,一个感冒病疗程确实也较以前长多了,所用的方法虽中西结合,煎剂与成药并用,疗效也确不理想。
余在长期的临床中,也遇到许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大多是经过他院他医治疗少效而特意转来求治的。从病人的首诊开始,就引起了本人的高度重视,一个再常见不过,且又简单不过的感冒,为什么如此折腾?
经四诊合参,认真了解其得病经过,治疗方药,仔细探求其病因病理及病机的全过程,发现除西药不加讨论外,中医中药仍按传统的风寒、风热两型辨治,要么属风寒袭表上客肺系,要么为风热犯肺郁遏肌表。属风寒者予以辛温解表为疗,属风热者则以辛凉解表为治,辨证基本正确,方药也属无误,但就是少验无效,其原因何在?
这就倒逼我要另辟蹊径,不能再走原来的老路。在认真仔细的辨证中,发现这类病证确非单纯为风寒所袭,也非单纯为风热所感;它既有风寒证型之症状又有风热证型之症状,如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颈项强几,鼻塞流涕,为风寒袭表之证。但咽痛口干,咳有黄痰,目赤胀痛,舌边尖红脉浮数者,又为风热袭肺的典型症状。
如此风寒风热混为一体,既有足太阳膀胱经藩篱之表证,又有手太阴肺经肺系卫外之症,论治处方择药时非兼顾两经、寒热并投则无效。也就是说一边要辛温解膀胱经之表寒,一边要辛凉清太阴经之客热,再辅以轻宣透达或可收温清并投两解寒热之效。
遂拟一方名曰温清感灵饮:羌活10g,苏叶10g,桂枝10g,葛根20g,黄芩10g,牛子10g,连翘10g,桑叶10g,大青叶15g,桔梗10g,甘草6g,蝉衣10g,水煎服一日一剂。
本方以羌活、桂枝、苏叶辛温以解太阳膀胱经之风寒,佐甘辛平之葛根以解肌发表可助三味辛温之品以发汗解表;牛子、连翘、桑叶、黄芩辛凉苦寒以清太阴肺经之风热;大青叶独具清热败毒之能,更有止咽喉肿痛之效;桔梗、甘草、蝉衣宣肺清热有轻清透邪之助。在具体运用时,则应根据当时之临床症状,灵活增损药味,增减剂量,或化裁方药,以恰合病机,适应病症,达到更理想之疗效。如风寒偏甚者,则辛温解表之药稍重或增相应之味;若风热偏甚时,则辛凉清解之品稍重或轻减本方辛温之味。若发热偏重咽痛甚者,则清热解毒之品可重用,轻则无效。或主辛温或重辛凉或以清热败毒为重,随证化裁,如此配方,精心剂量,常可收一剂知,再剂已之佳效。
此温清并用,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经病证合治之法,实融伤寒与温病为一炉之理念。求辛温解表与辛凉宣肺加清瘟败毒三法为一体,而达寒散热清、肺宣毒败之效。实践证明,其效远较常用之传统单纯之辛凉、辛温疗治感冒之法要优越,也较药房零售推销之中成感冒制剂更佳。
如治李某,男,36岁。2012年4月24日。发热恶寒,头身痛,伴咽痛咳嗽鼻塞流涕一周,曾服西药四日无效,又自购感冒中成药少验,仍感身困乏力,通体酸痛,少汗口干咽痛,发热38℃。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数。此客邪束表袭肺,肺卫受邪。亟拟以辛宣透邪苦寒清热为法。羌活10g,苏叶10g,桔梗10g,葛根20g,桂枝10g,牛子10g,黄芩10g,大青叶15g,甘草6g,蝉衣10g,牛子10g。二剂,即已。此风寒重于风热型,故辛温透邪解表重于辛凉苦寒清热。
刘某,女,46岁。2010年10月16日初诊。发热恶寒,头身疼痛,体温388℃五日。曾服药输液三日乏效,又自购感冒中成药无验。近日又增咽痛咳嗽口干且苦,少汗出,目胀鼻塞喷嚏时作。又服中药三剂,依然如故来诊。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此客邪外袭肌表,上侵肺系,热毒蕴结咽部,上扰苗窍。治此非轻宣苦寒无以清解热毒,非辛温轻扬无以透邪解表。亟拟大青叶15g,黄芩10g,藁本10g,桔梗10g,生石膏30g,羌活10g,蝉衣10g,连翘15g,马勃3g,甘草6g。3剂即瘥。此风热重于风寒型,故用药以辛凉苦寒清热解毒重于辛温透邪解表。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述此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