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伤风感冒流行时期,一副中药祛除感冒!
伤风感冒四季都有发生,每于气候交替或失常之际,春冬尤为多见。一旦流行,常常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中医学中伤风感冒成因以风邪外感为主,但常兼寒、热、暑、湿、邪交相为患。
典型症状:起病急骤,头痛,发热,畏寒,全身酸痛等。实验室检查有白血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即属中医“时行感冒”或“风温”范畴。
基本方:羌活12克、蒲公英30克、陈皮4.5克、生甘草3克。
对症加减:热偏盛,加黄芩9克、鲜芦根30克;寒偏盛,加生姜6克。羌活加量至15克;湿偏盛,加苍术9克、生苡仁18~30克;热毒重,加板蓝根30克、制大黄9克;高热口渴,加生石膏30~60克(先煎);咳嗽频繁,偏热加鱼腥草18~30克,偏寒加制半夏9克,咯痰不爽加光杏仁10克、冬瓜子12克,腹泻腹痛加焦山楂12克、焦神曲12克、木香9克。
处方分析:基本方中以羌活疏散风邪、祛湿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为主药。辅以陈皮健脾和胃,调和蒲公英之苦寒;生甘草泻火解毒,并缓和羌活气味之辛烈。
患者由于气候冷暖失常,时邪与病毒从口鼻入侵肺系所致。偏热则咽喉肿痛、口干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脉浮数;偏寒则口不干渴、鼻涕清流、舌苔薄白、脉浮紧;偏湿则肢体兼见沉重、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浮滑;热毒盛则喉痛、口渴引饮、目赤、大便秘结、舌红苔焦黄、脉浮数有力。
治法以疏邪、清热、解毒为原则。疏散药如防风、荆芥、紫苏(风寒),柴胡、葛根、淡豆豉、蝉衣、薄荷(风热);消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大青叶、七叶一枝花;化痰药如牛蒡子、桔梗、浙贝母;化湿药如藿香、佩兰、茯苓等均可选用。羌活、防风、麻黄、桂枝、紫苏、蒲公英、贯众、野菊花、一枝黄花、七叶一枝花、板蓝根、银花、柴胡、鱼腥草、牛蒡子、黄连、知母、葛根、大叶桉、马鞭草、射干、桔梗、虎杖等均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感冒虽是一种常见病,但不要因为他是小病而忽视治疗,小病多变,也会发展为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