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所有的“感冒药”,所有的“感冒药”组方都不合理

文 / 揭秘白发第一人
2019-03-18 01:10

南京大学呼吸病博士李培的一篇文章:“几片感冒药引发大抢救,27岁研究生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刷屏了。经过分析,竟然仅仅得出:感冒药不能混着吃!本人读后感慨颇多,呼吁医学界的“专家们”不要总急功近利,忙于论文造假,忙于捞钱等,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做些事来造福于社会,建议药监部门勒令禁止所有的厂家生产“感冒药”。为什么这

么说呢?

分述如下:

一、都在瞎说的“感冒”一词。

感冒一词原本是动词,感冒(触犯、冒犯)风邪或感冒寒邪,到了明朝变成名词:四时感冒、时行感冒;后来变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到现在变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其实究竟什么是“感冒”,谁也说不清楚,因为对疾病认识不清,都难说清楚,也讲不明白。医学发展到现在,谜底基本揭开,要正确认识了。根据中国的语言习惯,笔者建议用“伤微”(被微生物所伤)更合理。把感冒一词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详细内容见我的公众号:shenyiliulang里的系列文章:废弃“感冒”用“伤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根据笔者的知症求因的理论,出现任何一个或多个症状的诊治思路都是类似的,也就是说,所有人诊治病症的正确思路都是如下面的示意图1中的内容来进行的。示意简图1以咳嗽为例,其实就诊的任何病人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症状,医生都是以这样的思路来诊断的。

其实所谓的“感冒”的内涵,是呼吸系统不同部位的或然被微生物感染表现出来的各种可能的症状的组合体。有人理解成狭义的所有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的总称。

废除所有的“感冒药”,所有的“感冒药”组方都不合理

示意简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只要出现症状,就是罹患疾病了,引起症状的原因只有两个大方面的:微生物性的和非微生物性的,或者换一个角度分为: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感染性的主要就微生物而言的,根据这样的思路,就出来了“伤微”的命名思路。

关于叫伤微后的逻辑关系见示意简图2

废除所有的“感冒药”,所有的“感冒药”组方都不合理

示意简图2


二、所有的感冒药组方都不合理

常见“(抗)感冒药”所含主要成分

药品商品:新康泰克,泰诺、新帕尔克、蕾蒙新、银得菲、快克、感康、可立克、严复利康、感冒清、速效感冒胶囊、诺沙欣、999感冒灵、维C银翘片、白加黑日片、白加黑夜片、百服宁日片,百服宁夜片、护彤

这些药里的成分就几个方面的作用a、退烧 止痛作用的对乙酰氨基酚;b、止鼻涕(减少鼻涕)的氯苯那敏;c、止咳的右美沙芬;d、缓解鼻塞的伪麻黄碱;e、抗病毒或抗菌的药物成分比如金刚烷胺、金银花、连翘、板蓝根、人工牛黄等。

常用感冒药,每片所寒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泰诺(325毫克/片)快克(250毫克/片)白加黑(325毫克/片)泰诺林(650毫克/片)散利痛(250毫克/片)必理通(500毫克/片)克感敏 (150毫克/片)感通片(125毫克/片)日夜百服咛(500毫克/片)维C银翘片(105毫克/片)感冒灵颗粒(200毫克/袋)

看明白上面的内容了吗?几乎所有的“感冒药”都是对症治疗的。对乙酰氨基酚是退烧药,如果不发烧,吃什么退烧药啊,不超过38.5度都不用吃,而只要吃现在的“感冒药”就在吃着退烧药,每天三次吃,而且连续吃几天,纯粹是坑人呢!

氯苯那敏是止鼻涕药,其实是抗过敏药。谁说流鼻涕就一定是过敏啊?流鼻涕既是一种保护反应,还有排毒效果,再说了,谁见过晚上睡着之后鼻涕流得满脸或满枕巾的吗,实际上,不论白天怎么大量的流鼻涕,晚上睡着后就不会流了,谁见过晚上睡着后还不断打喷嚏的?故晚上没有必要服用抗过敏的药和具有收缩鼻黏膜的含有伪麻黄碱的药,也免得罹患脑供血不足,以至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等。

右美沙芬是止咳药,其实多数情况下多数人也不咳嗽(只要咳嗽,就说明病灶波及下呼吸道了),不咳嗽吃啥咳嗽药啊!吃那药是既费钱,又伤身体,有何必要?

少数的加上抗病毒的药,都在鼓吹,多数感冒都是病毒性的,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多数是慢性细菌性感染急性发作。笔者认为,多数所谓的“普通性感冒”都是“慢性细菌性感染急性发作”而已,多数在“受寒”的诱因的作用下发病,所以古人叫伤寒,其根本原因还是细菌感染。详细内容见笔者之前的系列文章“废弃‘感冒’用‘伤微’”。

基于此,所有的感冒药都将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三、正确的方式是什么?

没有感冒一词,就没有感冒药了。

每一个病人的疾病都是具体的,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在不同的发病阶段,不同的致病原因情况下,用药思路是不一样的。

分为如下的可能性。根据示意简图1来分析问题

只要出现呼吸系统(当然分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症状,就有两种可能性,即伤微(被微生物所伤害),或伤非微(被非微物所伤害)。

如果是后者没有必要用抗微生物药,原因去除了,症状就消失了。

如果是前者,要尽可能分清是细菌性的、病毒性的、还是其它微生物性的,如果分不清,可以抗细菌的和抗病毒的一起用(临床上,医生多数是这样用的),同时最好分清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还是波及到肺泡了(波及到肺泡了就是所谓的肺炎,叫肺感染最合理,因为肺炎也分为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①如果仅仅局限于上呼吸道,不发烧不用退烧药,仅仅上呼吸道感染很少会高热,比较重的化脓关系扁桃体炎例外;流涕不多就不用收缩鼻黏膜药,只有流鼻涕很多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用,而且只有醒着的时候有必要用,睡觉了就不用了。如果伴随比较厉害的头痛,常常是伴有了鼻窦感染了,也有例外,可以用止痛药。②如果仅仅局限于下呼吸道,则没有上呼吸道症状,则多以咳嗽为主,伴或不伴发热,即使咳嗽也尽可能不用止咳药,因为咳嗽是一种保护反射,有利于气管或肺内的毒素和废物排出,可以早期就要用化痰药,所谓早期就是有咳嗽还没有痰的时期。如果有痰了,可以用促排痰药和化痰药,尽可能不用镇咳药。如果发烧了,体温不超过38.5度不用服用退烧药,但是,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性大,还要灵活掌握。比如有的人基础体温低,37.5度就非常难受不能忍受了,也可以尽早服用。如果服用后体温正常了,不等于病好了,还有继续服用抗病毒或抗细菌药3到5天以巩固疗效,以利于彻底杀死致病微生物,否则容易有部分微生物存活,转成慢性,以后在合适的诱因作用下急性发作。如果体温大于38.5度了,常说明病情比较重,而且多数情况下波及肺泡了,就是所谓的肺感染了。当然也不能绝对,还要看感染的面积和微生物的毒性。③如果病人咳嗽厉害,体温升高得很快,畏寒,或寒战,多数要考虑肺感染了,尽管早期胸片检查未见异常,听诊的体征也不明显,也有必要早期输液治疗。

如果肯定是细菌性的,就没有必要用抗病毒药,反之亦然,如果能够肯定是病毒性的,就不用抗细菌药。

如果肯定是细菌性的,不能肯定是球菌还是杆菌,就用广谱抗菌素,如果肯定是球菌的或是杆菌的,或是军团菌的,或是结核菌的就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菌素了。关于如何判断,详细见笔者公众号:shenyiliulang里的系列文章“废弃‘感冒’用‘伤微’”。如何判断,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这才应该叫“看病难”,或叫“诊病难”。人们谈论疾病时往往都是“事后诸葛亮”或没有任何根据的给自己或他人盲目下诊断。笔者常言:就某个来就诊的病人而已,即使是钟南山院士,他也不敢看一眼,就敢诊断其罹患的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球菌性感染,还是军团菌感染,还是SARS病毒感染,还是H7N9,还H100N100,等等,尤其是疾病的早期,如果敢说,那就是瞎说呢,或者是瞎蒙呢!方舟子之流在那里胡说:普通感冒不用查血常规,查血常规就是医生在坑害病人。请问那些胡说八道的人,查了还不一定能够确诊呢,更何况不查呢?只有病情发展比较典型了,或结束了,回过头去看,才可能知道是“普通感冒”。对于新的微生物,先期发病的病人,到死也不能确诊,比如SARS病毒流行的前期,SARS病毒没有被找到之前!那时谁也不敢说:此型病人就是SARS病毒感染!

现在所有的教科书上写的诊断思路都错着呢!都是事后诸葛亮!真正的诊断思路就是示意简图1那样的思路。

所以药厂要把药分开,不能合在一起。如果非要合在一起,可以按照10比1的比例搭配。比如10片一盒的抗菌素中搭配一片止痛退烧药,或10片一盒的抗菌素中搭配1片止痛退烧药及1片收缩鼻黏膜的药,或4袋抗病毒药搭配1袋收缩鼻黏膜的药,或4袋抗病毒药搭配1袋收缩鼻黏膜的药及1片镇痛退烧药。病人根据实际情况配合着服用。如果需要退烧药就服用,不需要就不服。白天需要减少流鼻涕和打喷嚏,就服用收缩鼻黏膜或抗过敏的药,晚上就不服用。这样才是合理用药。

如果您觉得我说得对,请关注我继续学习医学知识,转发给朋友们,让他们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