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类感冒中成药辨别,千万要背熟!

文 / 医药人
2018-03-19 14:19

因外邪侵袭人体导致肺卫功能失调,以头痛、鼻塞、鼻涕、喷嚏、恶风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病证被称为感冒。

5大类感冒中成药辨别,千万要背熟!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对症治疗多使用解热镇痛剂、镇咳剂、抗组胺药等改善患者发热、鼻塞、喷嚏、咳嗽等症状。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精髓,要想正确地选择中成药,必须要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择方证匹配的成药。

1、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因风寒束肺,卫表不和,肺气闭郁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关节疼痛较重,鼻塞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咯痰清稀,舌苔薄白而润。

风寒感冒应选择具有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功效的中成药,该类中成药的组方药味主要为麻黄、桂枝、羌活、荆芥、防风、生姜等辛温发散药,同时配有桔梗、杏仁等宣降肺气之品。

市场上该类中成药有风寒感冒颗粒、姜枣祛寒颗粒、荆防颗粒、荆防败毒丸、九味羌活颗粒、桂枝颗粒、小青龙颗粒、正柴胡颗粒等(见下表)。

表:风寒感冒中成药举例

名称药物组成功效主治注意事项风寒感冒颗粒麻黄、葛根、防风、桂枝、白芷、陈皮、桔梗、甘草、干姜、紫苏叶、苦杏仁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1、大部分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的辛温发汗力度都较强,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其辨证要点强调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若患者有汗则不宜使用,否则会发汗太过,伤正气,另外体质虚弱的患者也要慎用;2、桂枝颗粒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风寒感冒药,其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以恶风、发热、汗出为辩证要点,桂枝颗粒虽然也能发汗,但实际上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故可治疗原有的汗出症状。3、九味羌活颗粒不仅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还能祛湿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湿表证,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为辩证之首。桂枝颗粒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发热、鼻塞干呕、汗出恶风
九味羌活颗粒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芪、甘草、地黄解表散寒解清里热用于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
荆防颗粒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积壳、茯苓,桔梗,甘草发汗解表理肺化痰用于感冒风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
正柴胡颗粒柴胡、陈皮、防风、赤芍、甘草、生姜表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2、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因风热袭表、肺失清肃所致,临床表现为身热较重,微恶风寒,头胀痛,口渴,鼻塞流黄稠鼻涕,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

风热感冒应选择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该类中成药的组方药味主要为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发散风热药,同时配有石膏、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之品及桔梗、杏仁等宣降肺气之品。

市场上该类中成药有桑菊感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风热感冒颗粒、羚翘解毒丸、柴黄清热颗粒、感冒清胶囊、复方桑菊感冒片、清瘟解毒片、抗病毒口服液等(见下表)。

表: 风热感冒中成药举例

名称药物组成功效主治注意事项银翘解毒丸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炒) 、桔梗,淡竹叶、甘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1、大部分治疗风热感胃的中成药都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2、清瘟解毒片、抗病毒口服液、羚翘解毒颗粒、柴胡清热颗粒等药清热解毒力量较强,对风热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肺炎等具有较好的疗效效果3、桑菊感冒片的辛凉之性较轻,但其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风热犯肺轻证,以咳嗽、发热不甚、微咳为辩证要点。桑菊感冒片桑叶、菊花、连翘、苦杏仁、桔梗、芦根、薄荷油、甘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起初、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清瘟解毒片大青叶,黄芩,牛蒡子,玄参,天花粉,淡竹叶,葛根,连翘,桔梗,柴胡等16味清瘟解毒用于时疫感冒,发热,怕冷,无汗头痛,口渴咽干,四肢酸痛,痄腮肿痛
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藿香、连翘、芦根、生地、郁金、石膏、石菖蒲、知母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流感
羚翘解毒颗粒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炒)、枯梗、淡竹叶、甘草疏风、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
柴胡清热颗粒石膏、柴胡、知母、黄芩、大青叶、薄荷、连翘、牛黄、板蓝根、水牛角浓缩粉、芦根疏风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或时疫瘟邪引起的恶寒高热头痛眩晕,肢体酸痛,咽喉肿痛、烦躁口渴、口苦喜呕

3、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是因暑湿伤表、肺卫不和所致,在夏天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临床表现为身热较重,微恶寒,无汗或少汗,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胸闷烦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

暑湿感冒应选择具有清暑、祛湿、解表功效的中成药,该类中成药的组方药味主要为香薷、苏叶、防风等性质平和的发散解表药,同时配有藿香、佩兰、白豆蔻等清暑祛湿之品。

市场上该类中成药有藿香祛暑软胶囊、暑湿感冒颗粒(见下表)。

表:暑湿感冒中成药举例

名称药物组成功效主治注意事项藿香祛暑软胶囊广藿香、香薷、白芷、紫苏叶、苍术、丁香、陈皮、大腹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甘草祛署化湿、解表和中用于内蕴湿滞、受暑感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治疗署湿感冒的中成药具有化湿解表的功效,但重在化湿和胃,其发散风寒之力较弱,故服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宜温水顺服或冲服;2、服用后避风寒;3、禁食生冷,油腻之品署湿感冒颗粒藿香、防风、紫苏叶、佩兰、白芷、苦杏仁、大腹皮、香薷、陈皮、半夏、茯苓清署祛湿、芳香化浊用于内蕴湿滞、受暑感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4、秋燥感冒

秋燥感冒是因燥邪袭肺、肺卫不和所致,该病多见于秋季,可分为凉燥及温燥。

秋燥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燥咽干,咳嗽少痰,舌苔薄白少津,其中凉燥可表现为恶寒重而无汗,咳嗽少痰;而温燥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少汗而渴,咳嗽无痰,咽部干痛,舌边尖红。

秋燥感冒应选择具有润燥疏表功效的中成药,该类中成药主要药物为桑叶、苏叶等性质平和的发散解表药,同时配有贝母、麦冬、沙参等滋阴润燥之品。

市场上该类中成药有秋燥感冒颗粒(较为少见)、杏苏感冒颗粒、川贝清肺糖浆等(见下表)。

表:秋燥感冒中成药举例

名称药物组成功效主治注意事项秋燥感冒颗粒桑叶,北沙参竹叶,前胡,伊贝母桔模麦冬苦杏仁(炒) 甘草菊花山豆根清燥退热、润肺止咳用于感冒病秋燥证,症见恶寒发热,鼻咽口唇干燥,干咳少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少津1、凉燥感冒的性质比较接近风寒感冒,故杏苏感冒颗粒不仅能治疗凉燥感冒,也能用于风寒感冒,但其发散风寒的力量比起风寒感冒颗粒等药物来说稍弱。

2、服药期间应注意多喝水忌食辛燥之品

杏苏感冒颗粒杏仁、紫苏叶、陈皮、前胡、桔梗、茯苓、半夏(姜制) ,炙甘草、紫苏叶油疏风散寒、化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鼻塞咽干,咳嗽多痰,胸闷,用于干咳、咽干.咽痛
川贝清肺糖浆枇杷叶苦杏仁.川贝母麦冬地黄甘草桔梗薄荷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5、气虚感冒

气虚感冒是因人体正气不足、肺卫不固、风寒乘袭、气虚无力祛邪所致,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自汗,头身疼痛,咳嗽痰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

气虚感冒应选择具有益气解表功效的中成药,该类中成药的组方药味主要为荆芥、羌活、独活、苏叶等辛温发散解表药,同时配有人参、茯苓等健脾益气之品。

市场上该类中成药有人参败毒胶囊、参苏丸、玉屏风颗粒等(见下表)。

表:气虚感冒中成药举例

名称药物组成功效主治注意事项人参败毒胶囊独活,羌活川芎,柴胡,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生要,薄荷、人参。益气解表散寒祛湿于气虚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恶寒,发热,无汗,口不渴,头痛,肢体酸痛沉重,乏力,咳嗽,鼻塞流清涕。

1、人参败毒胶囊及参苏丸都能用于气虚感冒,皆能益气解表,但人参败毒胶囊还能散寒除湿,适用于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参苏丸则能祛痰止咳,适用于气虚外感风寒且内有疯湿证。

2、玉屏风颗粒能益气固本止汗,抵抗力差易感冒的患者平时服用可提高免疫力降低感冒的频率。

参苏丸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获苓半夏制1陈皮枳壳1炒) 枯梗木香甘草辅料为生姜,大枣。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玉屏风颗粒黄芪、白术(炒)、防风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正确的辨证是选择中成药的基础,若错误辨证之后选择的中成药服用后不仅对治疗感冒无效,而且还会加重病情。

比如患者是风寒感冒,应选择风寒感冒颗粒这一类具有辛温发散解表的药物,若使用了银翘散这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药物,不仅会使风寒之邪更甚而加重病情,而且苦寒药物还易伤及阳气,使肺卫之气不固,人体就更容易被风邪侵犯,导致反复感冒。

选择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其药物成分,市场上有很多中成药的组方中不仅有中药,还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西药,如新复方大青叶片、维C银翘片、贯黄感冒颗粒、银菊清解片、抗感灵片等。

有患者在选择西药后会再加些中成药,如果已经选择了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再选择了维C银翘片、贯黄感冒颗粒这类中成药,那么就可能导致患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金刚烷胺等成分过量,导致不良后果。

如果患者服药后感冒未愈,反而症状加重,或又出现了新的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声明:此号属纯公益性。我们注重分享,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 来源:转载自药店智汇/ 阮凤,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