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才有效,三招教你正确选用感冒药

文 / 肝博士
2018-02-16 17:34

前段时间席卷全国的流感浪潮基本已经退去,但因为感冒发热去医院看病,排长队等待数小时甚至更久的经历,让很多亲历者都焦躁不已!

其实,如果掌握了感冒(包括流感)的一些基本常识,多数病人可以不用去到医院,自己在家对症用药即可。

感冒是一种特别常见的疾病,每个人都有过感冒的经历,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喉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感冒一种自限性疾病,可以自己好转,有些人过了几天后,不治疗也会自己痊愈,因而一般可以不需要用药治疗。

但药店和电视广告上的感冒药非常之多,这些感冒药的作用是什么呢?这些感冒药不是用来治愈感冒,而仅仅是用来减缓各种感冒的症状(如发烧、全身疼痛、鼻塞、流涕等),所以,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我并不建议大家吃这些药物。

感冒类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常常是复方制剂。主要包括:

1、退热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作用是退烧和止痛,用于缓解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这是感冒药的最主要的成分,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这个成分;

2、抗过敏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主要是用于减轻鼻塞流涕症状;

3、收缩血管类(伪麻黄碱),主要用于缓解鼻塞症状;

4、止咳类(右美沙芬),主要用来止咳等。

应该怎样正确选用感冒药呢?

第一招


如果出现发热、身体疼痛,那就需要根据体温情况来选药。绝大多数的感冒药都含有退热药(解热镇痛类)的成分,而感冒药的副作用,也主要是由退热药引起,因而,如果没有比较高的发热,不建议给小孩用药。大人用药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平时的门诊中,我都会告诉发热的病人,含有退热成分的感冒药是必要时才用的,那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呢?一般,体温不超过38度,就尽量不用;全身酸痛明显或者体温高于39度,则建议使用;38度至39度之间,如果发热头痛、身体酸痛症状比较明显,则可以使用,如果没有明显不舒服,则没有必要使用。

感冒药中,退热成分又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对乙酰胺基酚、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尼美舒利等等,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特点,有的退热快,有的退热比较缓和。对儿童来说,对乙酰氨基酚是相对更安全的退热药物。

第二招

如果没有发热,仅仅是鼻塞流鼻涕,一般不建议用药,尤其是不要用含有退热成分的感冒药。症状明显的话,可以选用单一的抗过敏药物,比如开瑞坦或者扑尔敏。

第三招

如果病人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都有的话,那最合适使用复方的感冒药,在用药前最好仔细看看药物说明书,了解其中的主要成分。

除此之外,感冒用药的间隔也有要求

一般,感冒退热药相隔时间要不少于4-6小时。当发热一直持续39度以上,用一般退热药效果不好,或者用药3-4天,病情还没有好转的,则需要去到医院及时找医生看看了。

服感冒药期间需要多喝温水

服感冒最需要注意的一个常识:一定要注意多喝水,而且要是温热一点的水,这很重要。

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

第一,帮助更快退热;体内水分充足,则体内的热量容易通过血液循环带到体表皮肤散热,或者通过尿液带出一部分热量,也可以加强退热药的出汗散热的效果。

第二,感冒药中的退热成分通过出汗而使体内热量散发,体温下降,出汗多则尿量相对会很少,如果不注意补充水分,尿少的话,感冒药就就有可能损伤肾脏,尤其是含布洛芬(如美林)等的感冒药,所以,多饮水可以减少药物对肾脏等器官的损害。

使用感冒药的两个常见危险误区

误区1、感冒了就要早点用感冒药,否则,感冒会加重。

上面已经说过了,感冒药多数是复方成分,主要是用来缓解各种感冒症状的(尤其是退烧),并不针对感冒的病因(感冒病毒或者某些细菌),因此,感冒药并不能预防感冒,也不能加快感冒的恢复(缩短病程),只是减轻症状的作用。减轻症状有时候是必要的,但如果症状不是很重,也没有危害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必要用了。

误区2、多种感冒药联合用,好得快!

感冒药属于OTC药品,可以自己在药店或者超市购买。电视、电台的相关广告也特别多,所以家中往往会备有不少不同的感冒药。

为了尽快缓解感冒病情,不少人很容易不自觉地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我在门诊最常见的情况是VC银翘片和感冒通合用,999感冒灵和百服宁合用,很多人认为是中西药合用,治标又治本,其实VC银翘片和999感冒灵都是含有西药成分的中药,合用后,感冒药的相关成分都是加倍的量,非常容易引起胃肠或者肝脏、肾脏的不良反应。感冒药乱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已经有很多报道了。

眼看春节长假即将来临,如果您或家人不慎感冒发热,希望大家能在掌握正确用药知识的基础上科学治疗,收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