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时节该如何养生
梨可以缓解“秋燥”
核心提示
“立秋时候的西瓜没少吃,可这气温还是挺高的,真不知道应不应该把这天气当秋天过。”的确,虽然早晚的徐徐凉风让扬城的市民感受到了阵阵“秋意”,但立过秋之后气温仍然在34℃左右,关注养生保健的人发愁:“应该继续夏季防暑降温还是应该开始秋季的滋阴润燥呢?”
中医认为,秋季可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个阶段,而如今就正值初秋。可是今年的初秋与往年有所不同,高温持续不退、残暑不消。而处暑开始后,“秋意”渐浓,早晚较低的气温和午后的炎热形成了较大的温差,这让市民对养生保健方面束手无策。根据目前的天气,白天比较热,因此还是需要进行防暑降温的工作。专家表示:从养生角度来讲,还是要多吃些清凉消暑、清热利水的食物,如西瓜、苦瓜、丝瓜、黄瓜等。
一、防
1
初秋之际降暑同时防肠炎
解暑同时,也需养阴。养阴是中医治疗阴虚证的方法,补阴法常用于治疗形体消瘦,口咽干燥,两目干涩,眩晕,耳鸣,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胃中灼热等。“多吃些莲藕、芝麻、百合、核桃等养阴清热、润燥生津的食物是很好的。”
据了解,今年立秋之后高温,水分相对减少,尽管这抑制了苍蝇、蚊子的孳生,但高温仍可使食物腐败。“饭菜在炎热的天气下容易变质,如果放在冰箱里时间久了还易孳生细菌;加之不少人会选择生冷食物来解暑,这就很容易引发胃肠疾病。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肠炎的发生。”
2
轻微干咳稍有痰火要防燥
初秋降临,不少人贪凉受寒,但又无明显感冒症状,只是断断续续地干咳,还有人总觉得咳嗽多痰。对于这些症状,是“秋燥使然”。燥证分内燥、外燥两种:外燥是外感燥气致病,内燥是内脏津液亏损之证。如想缓解症状,就需要多吃润燥生津的食物。
百合,就是极力推荐的食补材料之一。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更气两从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这是说百合对人的保健作用。百合入心、肺二经,为清补之品,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解热利尿、止咳平喘、理胃健脾的功效。
“枣也是好东西!”。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秋季补养佳品。可用枣和生姜熬汤,再放上老红糖。虽然这几样性温和,但是汤熬好放凉之后饮用可补虚寒。“而且姜枣汤解渴降燥是很有效果的。”此外,主食方面也可熬些养生粥,如赤豆薏仁粥,有健脾化湿之功效。
秋季干燥,爱美女性苦恼自己的皮肤也变得干涩。殷鸿认为,蜂蜜是集全部营养于一身的天然食品,富含生命活动所需的活性物质和水分,在中药中能调和白药,也就是说,蜂蜜可以将营养物质带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多食用蜂蜜不仅可以外养肌肤,还可以内养脏腑。”
二、养
1
心神不宁身疲倦—多运动
处于季节交替之际,一些上班族总觉得神思倦乏,工作起来有气无力;还有一类人,工作时间一久就感觉腰酸背痛,心情也受之影响。此时需要自我休整,调整好健康的作息时间,不要经常熬夜和不规律饮食。增加适量的运动对心神不宁、身体疲倦有很好的效果,因为运动出汗的同时还能将身体毒素一同排出体外。
运动之后冲热水澡,醒神效果更佳。随后再喝上一杯发酵适中、不寒不热、性平的乌龙茶,更能有效地消除夏天身体所淤积的余热,恢复津液,让人感到口中润泽,周身滋养。而且也可以通水利尿,对于暑热湿气的排除也非常有效。
2
体态臃肿面色晦—补水果
关于食补,建议可多食莲子。莲子的寿命很长,列莲子为上品,莲子补肾、健脾、养心、安神、抗衰老。其实,山药也属于药食同源,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食用山药能摄入大量的黏液蛋白,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的脂肪沉淀,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要是再瘦点就好了”,这是不少女性对自己身材的渴望,于是节食就成了减肥的首选。对此,我认为:“都不吃还不如正确地吃。在西方有句老话,An apple a day,keeps doctors away。(一天一个苹果,一辈子不看医生。)”
据介绍,中医同样认为苹果具有很好的食疗效果。苹果中含有的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还具有吸附胆固醇,使之随粪便排出体外的功能,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适合在贴秋膘的秋天食用。
其次,秋梨被誉为“百果之宗”,具有润肺清痰、降火除热、镇静安神、降低血压、消炎去痛的作用,可缓解“秋燥”,醒酒解毒。但生梨性凉,老人一次不宜吃过多。对于脾胃较弱的人,也可做成冰糖炖梨水食用。
就我自己而言,银耳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对女性尤其好。里面不仅含有很多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还能润肺止咳、生津养阴,具有消除肌肉疲劳、养颜防衰的作用。”刘茜建议。 急性肠炎, 试试马齿苋 夏秋之交,人们喜欢在外面吃烧烤、喝啤酒,患急性肠炎的几率很大。马齿苋有清热解毒、散淤消肿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可取鲜马齿苋30-60克,煎水1碗,冲入捣烂的大蒜泥10-15克,过滤得汁,加糖,每天服用2次。还可直接用马齿苋拌凉菜食用,有助于缓解急性肠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