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应该扎哪根手指?医生:多数人扎“错了”,或等同白测

文 / 玉娇大健康
2022-03-17 00:39

现代医学给出血糖测量范畴,正常人身体空腹血糖标准应保持在6.1以下,餐后两小时内血糖标准应控制在7.8以下,一旦超过这一指标,意味着罹患高血糖。

一般来说身体会利用神经引导调节功能,激素分泌,保证血糖控制在平稳范围内,若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自身胰岛功能细胞缺乏活性,胰岛素缺乏,那么则导致糖分在血液内潴留诱发高血糖。

高血糖临床症状比较统一,那就是三多一少,体重下降,喝水多,排尿多,吃饭多。

高血糖属于慢性代谢类疾病,属于常规疾病范畴,目前并没有彻底根治方法,只能通过自身控制外加坚持服药稳定血糖数值。

1、胰岛细胞整体发育处于枯竭状态,胰岛素分泌受损,严重紊乱了正常代谢机制,从而诱发血糖飙升。

2、肝脏、肌肉组织,外加脂肪层存在着大量外周范围,从而直接影响了整体胰岛抵抗能力。

3、肠胃蠕动受损,整体吸收活力下降以及物质转化衰竭,从而使得身体血糖分解受损,导致血糖升高。

4、肾功下降导致肾脏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自身血糖分解成分,从而直接扰乱了整体代谢机制,罹患高血糖。

5、中枢神经调节能力紊乱,扰乱人体对于糖分的代谢,吸收分解,诱发高血糖。

空腹血糖检测

空腹血糖是目前评估高血糖及糖尿病的常规检查方式,称之为代谢病金标准,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标准生化分析,可以有效检测出血液中的血糖成分。患者可自行购买家用血糖仪器进行测量。

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这个检查可用来评估糖尿病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进行葡萄糖耐受测量实验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这也是国际共通应用的判断方式。

糖耐量能有效测量体内C肽以及胰腺分解细胞,作为了解患者胰岛可处理的最大葡萄糖分解量,确定空腹血糖及复合葡萄糖,是临床比较有指导意义的推断方式。

目前临床针对高血糖糖尿病人群来说,最佳治疗方式便是长期服用降糖药,同时观测后期数据变化,进行血糖指数评估。

测量血糖过程中最佳的测糖标准应该是取无名指第2滴血。使用无名指测量血糖虽然会出现轻微损伤,但并没有特别严重的病症紊乱。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无名指的血管发育非常丰富,附着在表层的毛细血管有效反映了全身血糖指数,能有效观察到自身血糖变化。

如果在很短时间内测量完血糖,出现其他不适行为,导致局部感染,很容易影响整体评估水平。医学方面对于血糖标准测量范围主要是无名指。

为了更好了解自身血糖指标,高血糖患者需要每天进行自我检测,若长期针对一根手指反复性取血,会造成皮肤表层创伤口不愈合等情况。

医生建议治疗左右手轮流采取做血糖长时间稳定,大家可减少采血次数,这样能有效保证血糖测的指数平稳,同时给身体修复流出一段空白时间搭配医生给出的药物推荐长期服用稳定血糖。

1、注意测量时间

大家空腹测量血糖时,一定要保持8小时左右的空腹状态。这段时间内禁食禁水,才能测得相对准确的指标。而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在胰岛素注射前测量,大家吃完饭两小时内可进行餐后血糖水平测量。

2、做好清洁工作

测量血糖前,大家一定要采用温水或其他方式进行采血,部位干净整洁充分消毒,此时血糖仪一定要擦拭干净,避免由于灰尘,直接影响整体测量结果。酒精挥发后,将针头插入手指,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不要选择碘伏消毒,否则碘液与血液化妆反应影响整体测量指标。

3、血糖试纸能保持一致

测量试纸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属于高耗材产品,通常一两个月就需要购买一次,进行存储。而大家购买时必须要做好判断购买与自己家用血糖机互相匹配的测量试纸,无论大或小都会影响后续测量结果。

4、正确采血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患者采用手指滴出的第一滴血液,因为其中夹杂着大量的组织液及皮肤表层的细菌病毒,采用无菌棉布擦拭后挤出第二滴血液进行采集,若取血不顺利可轻推手指腹部,不要使劲按压,避免大量血液外泄影响检测标准。采血尽可能快准狠采集足够血液后,立刻远离被采血部位。

5、注意血糖仪的存放环境

大家测量完血糖后,将血糖仪清洁干净,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储存,避免暴晒或水分渗透,否则影响使用感觉。

高血糖患者不需要对饮食有着严格要求,多吃粗粮食物,例如玉米,小麦,荞麦等水果类以低糖类水果为主,可用蔬菜代替水果,例如番茄,黄瓜等。

精细米面,馒头,面条,米粥,食用后由于肠胃吸收过快,易出现血糖升高等情况,高脂肪,高胆固醇,油炸类食物,也会导致血糖大量升高,不利于血糖防控。

其次,适当多补充豆制品,富含大量维生素,膳食纤维蛋白质及其他微量元素,对于高血脂及高血糖患者来说非常适合。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糖患者除了生活中按时服药多加锻炼,还要在饮食方面下手进行合理热量调配,学会控制血糖。

总的来说,高血糖完全可防可控,大家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配合治疗,没必要过于担心。

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讨论, 感谢阅读。#夏方养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