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冬不如补霜降,你知道各地霜降习俗都是吃什么吗?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落叶缤纷。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霜降时节,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就像大家都熟知的清明节扫墓、重阳登高、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赏月等等都是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节气民俗。关于霜降,自然也有自己的民趣民乐,其中也少不了养生食物。霜降到来便是深秋,干燥的气候最易伤肺,要多吃润肺蔬果食物;另外霜降也是进补的好时机,“补冬不如补霜降”。一起来来看看各地霜降食补的习俗。
1、福建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霜降节气之后,被霜打过的柿子更是绝佳的美味,既好吃又不贵,还能滋补身体,因此福建人都习惯了在“霜降”前后买上几斤回家慢慢品尝。柿子不要空腹食用,一般认为,不在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不超过200克为宜。
2、广西霜降吃牛肉
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和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3、闽台霜降吃鸭肉
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肉就会卖的非常好。鸭属于水禽,鸭肉味甘、无毒,有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的功效,可用于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肾炎水肿、小便不利、低热等症。经常食用鸭肉对体弱阴虚、水肿食少、大便干燥、低热不退者最为有益。夏秋的燥热季节最适合吃鸭肉。
4、山东霜降吃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是“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期间喜食萝卜。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汤,不但味道鲜美,还可以加速消化,养胃暖身。俗话说:秋后萝卜赛人参。萝卜是一种家常菜,也被认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生吃,凉拌着吃,做成热菜、汤饮、粥品、主食,甚至还能做成药膳。白萝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萝卜一是下气,解腹胀之围;二是白萝卜入肺,肺应秋季,白萝卜可以加强肺的“肃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肠运动,“肺与大肠相表里”。萝卜含有辛辣成分芥子油,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作用,可避免脂肪在皮下堆积,可以降低血脂、软化血管。
5、台南霜降吃白柚
霜降时台湾南部的二期水稻已经成熟准备收割,也是台南麻豆镇白柚的收获期,白柚具有降低血压和退热的疗效。
6、北京霜降吃火锅
一直延续至今而被北京人热衷的霜降吃食,应属涮羊肉了。老北京人管涮羊肉,一般叫做涮锅子。这个时节是吃涮锅子的开始之时。不少饭馆的涮锅子,从立秋就开始了,但讲究的,是在霜降前后。入冬之后,白雪红炉之时,当然也可以吃涮锅子,但讲究的,一般那时候是吃炙子烤肉。
另外霜降“贴秋膘”得宜,不仅能补偿夏季的损耗,还有助于给身体过冬做好准备。进补调理上宜强调“平补”,也就是不凉不热。具体来说就是要多吃些补而不燥、健脾润肺的食物。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只有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足够强,进补的东西才能真正为人体吸收和利用。中医认为,山药,芡实、栗子等,都是此时节健脾进补的佳品。另外,薏米、红枣、核桃仁、扁豆、黑豆、牛肉、兔肉等性温而不燥的食物也宜常食。秋冬季偏燥,易犯咳嗽,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应多吃一些有润肺作用的水果和蔬菜。比如,梨、苹果、洋葱、芥菜、冬瓜、萝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