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钙片每天不断,为何还会骨质疏松?

文 / Jason养生
2021-09-25 00:2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提起预防骨质疏松,很多中老年朋友的第一反应是补钙,但实际上,不少老人非常重视补钙,牛奶更是一天也不断,但检查发现骨密度仍然没有改善,有的骨质疏松症状甚至有所加重。

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等密切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补钙就一定能够增加骨密度,比如宇航员的饮食中并不缺乏钙,但仍然会出现骨质疏松,这是因为失重导致了废用性骨质疏松。对于一些长期卧床或运动量不够的老人,同样会因为运动量不足,缺乏对骨骼和肌肉足够的刺激而无法制止骨质疏松的发展。另外,即便能够通过饮食补充足够的钙,但中老年朋友的吸收能力有限,无法保证摄入的钙全部吸收。如果盲目补充钙剂,还有可能造成血钙含量过高,加速动脉中钙沉积物的形成,甚至增加肾结石风险。对于出现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朋友,除了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同样非常重要,而且多数体育锻炼是在户外进行,运动过程能得到阳光照射,同样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运动虽然能够预防骨质疏松,但一定要注意运动强度,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10~25岁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股骨颈、胫骨骨密度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随着压力增加,骨的生长代谢增加,当达一峰值后如果负荷继续增加,则成骨细胞活性反而降低,使骨质疏松加重。除了运动强度,不同运动项目因为身体所施加的机械负荷不同,也会对骨质造成不同影响。有研究发现,参加高冲击力运动(如篮球运动)者的骨密度要高于非冲击力运动(如游泳运动)着。这也提醒中老年朋友,必须选择让骨骼“承重”的运动才能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中老年朋友伴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做此类运动要慎重,运动前最好有医生指导,并进行常规体检,运动中尽量避免倒立性、屏气性、突发力等动作。运动场地应选择平坦、阳光充足又不直晒、空气清新的场所。锻炼时间春秋季宜选择上午7~9点,下午4~6点左右,冬天上午应晚30~60分钟,下午要早30~60分钟。

健康人群或低风险人群

通常情况下,在30岁时骨密度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下降。所以预防骨质疏松30岁以后就需要开始,对于此类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人群,或在在体检中发现骨密度下降,但未发现骨质疏松的中年人,可以选择运动量稍大的运动方式,如长跑、跳绳、踢毽子以及排球、篮球等运动。此类运动属于高冲击力运动,跳跃动作较多,跳跃时人的体重沿脊柱及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受力,可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坚持跳绳6个月后骨质密度增加3%。

有骨质疏松的中风险人群

对于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但没有骨折史,也没有合并其他心肺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属于中风险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量稍低的项目,比如快走、慢跑,对脊柱和髋关节有好处,推荐每周 3 次,每次 20 分钟。如果感到长时间跑步太费力,可以采取慢跑20分钟再和走路交替的方法。身体条件允许可以在家中做一些简单的负重训练。手持重物上下弯曲手腕,以手腕带动重物,上身前倾,将手臂搁在大腿上。或者负重物蹲起等。重物可以是哑铃,也可以是米袋、水壶等,重量依自身状况量力而行,可以逐渐增加重量。负重运动每周3 次,每个动作结束后停顿 2 秒,每个动作缓慢重复 10~15 次,运动时保持呼吸顺畅,不要憋气。

有骨折史的高风险人群

患有骨质疏松症,有过骨折史的人群,以及年龄较大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关节炎或做过支架手术者,均属于高风险人群,此类患者不宜从事大运动量活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利用自身体重作为阻力,进行负重运动。患者站立位(必要时可以扶墙,扶树等),深吸气后,慢慢将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撑地面,维持3~5秒钟后放下足跟并呼气,反复进行10~30次。经过上述练习可逐渐增加踮足的频率和维持时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双手提起数公斤的重物做踮足运动,每日做1~3次。另外,平衡练习可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平衡能力,降低摔倒风险。如一只脚的脚跟对着另一只脚的脚趾站立,保持 10 秒,然后休息,重复 5 次。

作者:徐佳

责任编辑:李雅琴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