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是吃出来的!各科医生饮食「黑名单」,不想进医院,快收藏

文 / 家庭健康医学
2021-09-22 18:48

民以食为天。吃是头等大事,也是一门学问。

都说病从口入,饮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当吃饱不再是难题,如何「吃好」就成了新的焦点。

下面是一些各科室医生才知道的饮食黑名单,小脉给大家整理了一份,想要吃得健康、远离疾病,一定要收藏!

心内科:

心血管不好的人,少喝汤!

喝汤在很多人心中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养生方式,但是事实上——「汤」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有营养,主要成分就是脂肪、蛋白质和钠。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指出,心血管病人尤其要少喝汤,因为汤中的盐含量很高。

通常一碗咸淡适宜的汤,盐浓度大约为1%,也就是说一碗汤大约喝进去2-3g盐。而盐摄入量越高,血压就越容易升高。

尤其像关东煮和方便面这类油多、口味重的汤底,很多人觉得一饮而尽才过瘾。

一桶普通的泡面,钠含量达到上千毫克≈3-4g盐,大部分都在汤里。如果吃面又喝汤,妥妥的高盐饮食。

如果喜欢吃饭的时候来碗汤,可以喝一些蛋花汤、青菜豆腐等蔬菜汤。

内分泌科:

精米精面别吃太多

哈佛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多吃一碗米饭,糖尿病风险提高 11%。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在国家疾控中心的糖尿病负担报告中,明确指出,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的主食摄入太多。

长期碳水化合物(精米精面)摄入太多,导致血糖高,胰岛素抵抗,这是慢性病的主要源头。

张文宏也曾公开表示:「以精制碳水化合物为主导的饮食营养方式,很难支撑我们活到 90 岁以上。」

因此,想要预防糖尿病,一定要限制高糖食品、控制一天的总热量摄入。

因此专家建议,多吃天然谷物,少吃精米精面。做饭时可以在大米中加一些玉米等谷物,粥里加入芸豆等豆类。

风湿免疫科:

海鲜+啤酒,痛风找上你

高尿酸血症的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除了遗传性免疫性等因素外,饮食不节制占了很大部分。

血尿酸水平升高,就会导致痛风。痛风虽然不致命,但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完全治愈。

不想被痛风盯上,一定要减少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当下很多人都爱的啤酒+海鲜组合,更是「高嘌呤炸弹」

牡蛎、扇贝、带鱼等海鲜中的嘌呤含量特别高,在体内代谢为尿酸,从而诱发痛风。

喝酒也是痛风大忌,有研究发现,喝得越多、痛风越容易发作。

如果血尿酸水平持续超标,不仅会导致关节疼痛,还会引起身体代谢系统紊乱,血脂、血糖、血压居高不下,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肝病科:

长期节食也会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已经成为现在的常见疾病之一,除了营养过剩导致的腹型肥胖,长期节食导致的营养不良,也会引发脂肪肝。

所以,吃得正确,对肝的健康尤为重要。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科教授总结了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绿黄白黑。

一:一定要戒酒,但不必戒肉;

二:每顿饭保证二两粮;

三:三份高蛋白,如一两瘦肉、一个鸡蛋、二两豆腐;

四:饮食做到有粗、有细、不甜、不咸;

五:每天摄入500克蔬菜和水果。

红:西红柿、红辣椒等所含白藜芦醇化合物可减少肝脏内产生的脂肪;

黄:胡萝卜、南瓜、红薯、小米等黄色作物可以护肝明目;

绿:绿茶、绿豆、绿色蔬菜,含有抗氧化自由基物质;

白:麦粉、大蒜等白色食物能起到通便降血脂作用;

黑:黑木耳、黑米、蘑菇,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消化内科:

清蒸是最好的烹饪方式

在消化以及肿瘤科医生眼里,烹饪方式很重要。一项长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早逝人群中,近一半人的死因与油的摄入量过多有关。

明明是绿色健康的蔬菜,经过烹饪就变成了「高油」菜,热量比肉还高,无形中增加了大肠癌的风险。

尤其是干煸菜、红烧菜、干锅菜、油炸菜。虽然出锅的时候香喷喷,但热量却提高好几倍,加重了肠胃负担。

消化科医生最推荐的是清蒸、水煮。这种烹饪方式没有与高温油相接触,能更多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

再加上蒸菜熟、透、烂的特点,比炒、炸出来的食物更易于消化,不会对肠道产生太大负担。

不必每天都吃清蒸水煮菜,只要在做饭时,平衡油的摄入,各种菜式相协调,就很好了。

最后,给大家送上盐、糖、油、辣的摄入标准,虽然做不到严格执行,但参考一下,只要心里有数,就能避免在不知不觉中超标太多。

摄盐量小标准

成人每日摄入盐量不建议超过6克。

摄糖量小标准

成年人和儿童每天的糖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

摄油量小标准

烹调用油每日推荐摄入量为人均25-30克。

摄辣量小标准

按照国家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吃300-500克蔬菜的标准,将新鲜辣椒摄入量制在50-100克。

这些饮食的雷区,你记住了吗?

转发分享给家人朋友

远离疾病,从吃得健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