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不到175,都是爱吃「大米」的锅?

文 / 汤臣健康
2021-02-10 10:21

不管是原地过年还是返乡,大年三十晚上必不能少的白饭粒,都是中国人心里的白月光。

从春节里的年糕、八宝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

从北方的饭团,到南方的煲仔饭。

不分节日、地域,作为干饭大国,几乎没有一粒米可以活着走出这片土地。

不过,这些年生活条件改善了,朴素的大米也开始被各种嫌弃。

什么「大米没营养」、「一碗饭=60片西瓜」、「吃米导致糖尿病」……

被黑的啥也不是的大米,到底有多委屈?

大米真的没营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早在7000年前,中国原始居民就把稻米作为主要粮食了,如果没有营养,那漫长的历史里,大米是靠什么留下的呢?

而且不管是从结构还是品种来看,米饭有营养这件事,都有理有据。

1、从结构看

一粒成熟的稻谷,结构应该包括胚乳和胚芽。 以及「御前十二侍卫」——糊粉层、种皮、内稃、外稃等。

只脱下稻壳,得到的就是糙米。

糙米因为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果皮、谷皮、糊粉层、胚芽、胚乳,因此江湖人称全谷物。

糙米再去掉果皮、谷皮、糊粉层,但还保留了胚芽和胚乳,就是胚芽米。

连胚芽都不要了,只剩下胚乳的米,就是精白米。

保留部分越多,营养价值就越高,排个序就是:糙米>胚芽米>精白米。

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2、从品种看

世界上稻属多达 20 多种,但人工栽培的主要就两类:非洲栽培稻和亚洲栽培稻。

而咱们亚洲栽培稻主要又分两大门派:「粳稻」和「籼稻」。

因为种植格局、环境土壤等原因,两大门派又成「南籼北粳」之势,可谓一方大米养育一方干饭人。

粳米体型肥厚,吸水性弱,煮起来颗粒分明,米中代表五常大米、东北大米。

籼米体形细长,吸水性强,熬粥、做煲仔饭是一绝,代表有中国香米之类。

口感是个人喜好,见仁见智。

但从营养成分来说,这几种米差距真的不大,朋友们大可不必为此「南北大战」。

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有关大米的传闻,到底孰真孰假?

1、米饭热量=西瓜60倍?

减肥人有一个共识:米饭米饭,热量炸弹。

更有盛传:米饭的热量是西瓜的60倍。

确实,单说热量,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高达 76%,西瓜只有 6.8%,有个十倍。

但脱开饭量谈长胖,就是耍流氓。 100 克生米熬成粥,一般干饭人根本吃不完。

而 100 克西瓜下肚,却能跟没吃一样。

所以胖不胖,和干饭有关,更和干了多少有关。

如果像某些日本人民一样,用拉面下饭,再搭配上一份烤土豆片和年糕,那四舍五入就等于一顿干了四碗饭。

这都不胖,试问天理何在?

2、大米导致糖尿病?

这是白白的大米背上的一口黑黑的锅。

事实上,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和遗传因素、饮食、运动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

一句话:

当然,对于已患糖尿病人群,大米一次还是不要吃太多,也不要煮的过于软糯。

最好加入杂粮混合烹煮,不然升血糖还是会比较明显的。

3、糙米都含重金属?

其实糙米、胚芽米和精白米,都可能有重金属,比如砷。

而且含量差别都不大,没必要把糙米拎出来说。

最重要的是,国家对大米中的砷,限量要求其实非常严格,只要正规渠道买的,不用管这些有的没的。

并且,大米通过淘洗,也能降低砷等重金属的含量。

实在担心重金属含量,还可以不同产地的米换着吃,主食也不要只吃大米。

健康干饭的4大秘诀

1、粗细搭配

2002年,一项4万多人的调查显示:我国80%的成人缺乏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而糙米和胚芽米的B族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精白米,所以平时干饭,真的是粗细搭配,B族加倍。

此外,糙米和胚芽米中的粗纤维、钾和镁、维生素E的含量也更高。

减肥人士粗细搭配着吃,更是饱的快、饿的慢。

2、丰富种类

米饭虽然有营养,但营养可千万不能只靠米饭啊喂。

平时干饭搭配点杂粮、杂豆做成杂粮饭,或者用山药、地瓜、紫薯等薯类,替代部分米饭。

不仅能换个口味,还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平时吃惯了精白米的各位,更要注意每顿饭的营养均衡。

有人觉得身高这种青春期的痛,就觉得是米饭的锅,其实还是有失偏颇。

长个子并不是吃某些食物最好,而是均衡营养最重要。

这个均衡自然也包括米饭这种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钙和帮助钙吸收的维生素D。

蔬菜补充维生素不能少,肉蛋奶豆补充蛋白质要吃好。

3、少去「泡水」

原因很简单:淘米次数越多,B族维生素损失越多。

超市里卖的米没有你想象的脏,平时淘洗个一两次就够了。 另外,烹调加热的时间越长,谷物中的维生素 B1、维生素 C、叶酸、抗氧化成分等损失会越大。

这样长期下去,如果饮食结构还很单一,体内就更容易缺乏微量元素了。 所以,平时正常吃饭,可以尽量不要煮太久,除非医生有明确要求。

你觉得什么大米最好吃?评论区为它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