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个补虚健脾食疗方,调好了很多人的脾胃病

文 / 生活报健康
2021-01-16 00:55

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作息不规律,饱一顿饿一顿都是常有的事情,吃自助能吃得想呕吐,饿肚子能饿到晕厥,并且各种重口味胡吃海喝。

这特别容易导致脾胃失调,身体代谢减缓,致使消化不良和便秘,并且温度降低,人们食欲会有所增加,胃肠负担更容易加重。

久而久之,就容易脾虚。

在中医的理论中,脾虚指脾气虚损,造成一系列身体失调的生理现象。

脾虚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出现败血症。

肾有先天之本的说法,而脾则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虚不宜小看。

1、脾虚会肥胖

不管男性、女性,都希望身型有线条感,一边健身一边节食。但是,很多人会出现越减越肥的情况,这其实都是脾虚引起的。

脾虚,会导致运化食物的能力下降,代谢困难,食物过多的积存在体内,出现肥胖。

还会导致肌肉松软不再紧致,肺部就会出现“游泳圈”,当你肚子上肉越来越多时,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

2、脾虚成为“黄脸婆”

脾虚会出现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这些人往往食物无法运化,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法供给,出现体弱无力,萎靡不振,面色蜡黄或苍白。

这一类人一般不能负重,抵抗力差,经常感冒、生病。

3、脾虚怕冷又怕热

中医中的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分,阳虚则怕冷,阴虚则怕热。

脾虚会导致气阴双虚,在冬季即使生病了,也还是手脚发热,喜冷。而夏季很容易中暑,每天精神萎靡,头晕脑胀,浑浑噩噩。

4、脾虚拉肚子、月经量多

拉肚子是脾虚最典型的的症状,主要由于脾阳虚,造成食物无法运化,湿气入侵,大便溏稀。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不统血,导致血液不能在正常的血管中运行。出现慢性出血,月经量过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虚症状。

人体中,心肝脾肾既是相通相连的,五脏互相帮助,互相制约,互相依赖,又各自保养,反之则形成枯竭。

药补不如食补,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款调理脾胃的糕点——八珍糕。

清朝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尤其喜欢这个糕点,因此八珍糕也成了清宫御膳房颇有名气的糕点。

慈禧太后常年喜爱油腻物,脾胃受到了极大的损伤,经常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大便稀溏、食欲不振。

众多太医急得团团转,终于在明代名医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发现了这一小食方——八珍糕。

八珍糕吃了几天后,慈禧太后食量大增,吃嘛嘛香,身上也有力气了。

从此,这个小糕点就成了慈禧最喜欢的小零食,每天必须来一颗。

乾隆作为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这和他注重养护脾胃息息相关,而且也非常喜欢八珍糕。清宫的医案上就常常记载着,某年某月几日到几日,皇帝吃了几次八珍糕。

主要还和它的材料息息相关,八珍糕有这8种材料:芡实、茯苓、薏苡仁、山药、扁豆、莲子、山楂、麦芽。

方中茯苓不仅能健脾补中,还像一位指挥官,引导气到自己该去的地方,让身体运转顺畅,更好的输布到全身,是四君子汤的主要成分之一。

芡实能够祛湿气,本身又入脾、肾两经,可以脾肾双补,而能够兼顾到这两者是很难得的。

不仅如此,芡实本身也是一味很特殊的食材。要知道,脾怕湿气,而肾怕燥气,所以很多补脾祛湿的食材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燥,很容易把我们体内的水烧干,而入肾的食材又很容易偏润,不小心就会堆积成湿气。但芡实就不一样了,古人说它“补而不峻”、“防燥不腻”,虽然补却不会补的太过,对脾、肾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是最适合吃的食物。

薏苡仁能健脾开胃、补中去湿。

山药能健脾开胃、益肺补肾、祛湿补虚。

扁豆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

莲子能健脾补心、益气强志、强筋骨、补虚损、益肠胃。

山楂、麦芽能消食和中、去积除胀。

这八样材料制成的八珍糕,扶养脾胃很有效,很多人也经常在家自己动手做。性质不寒不热,平和温补,对小孩子因消化不良引起的各种疾病也非常有作用,被后人称为“医中正道”。

【贴心提示】八珍糕虽然很好,但也需要注意用量,小孩每天吃一颗就可以了,大人可以每天吃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