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体内的垃圾

文 / 九说健康
2020-12-27 19:24

中医理论具有以简驱繁的特点,外感致病邪气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类,统称六淫。无论什么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致病皆属于六淫致病范畴。中医理论形成时期还未有显微镜发明应用,但无论感染什么细菌、病毒,古代中医使用中药破坏它们生存环境、自然失去致病性,这即是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之处。

下面重点讲讲湿气。湿气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的重要条件。湿气致病分为外湿与内湿。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我们叫湿度,当湿度超过身体适应能力我们叫湿邪之气,俗称湿气。

外湿是从外部入侵致病。如长期居住江南湿度大的城市、或涉水淋雨。近年接诊江浙沪地区的病人,望诊发现那里病人白腻苔或白滑苔比例极高。与江南卑湿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史记》有“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记载。时代发展科技医学进步,除湿器、空调、药膳合理应用,湿邪致病临床致死率与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代截然不同。但江南多寒湿体质至今概率仍然很高,与非集中取暖、全年阴雨多、日照较少密切相关。

内湿是脏腑功能衰退、代谢失调产生的病理产物。如脾气虚弱,过食寒凉、油腻、酒类、海鲜等食物,以致湿浊内生,大便稀溏、关节肿大等症。时代不同湿邪形成因素也在变化,冰激凌、雪糕、海鲜、啤酒等皆是内生湿邪的饮食结构方面的来源。

湿邪的特点:重浊、粘滞,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趋下。致病易袭阴位。治疗湿邪的方法有:芳香化湿、微汗排湿、淡渗利湿。

○ 芳香化湿:温性的食物、药物多具健脾助运,以化湿浊的功效。如辣椒、川椒、白芷、肉桂、苍术、草果仁、白豆蔻、姜、砂仁等。四川人能吃辣椒与地域环境有关,全年日照非常少、又是盆地不吃辛辣食物,很难祛除湿气。

○ 微汗排湿:湿邪在表,微汗以发之。芳香辛温之性的药材多有发汗之效。如:荆芥、紫苏、白芷、藿香等。

○ 淡渗利湿:淡味具有渗湿利水功效。如:薏米、冬瓜、赤小豆、车前子、葫芦等。

湿邪致病多兼杂寒、热。湿寒治以温化、微汗;湿热治以淡渗。近年媒体宣传赤豆薏米汤祛湿,但不是所有证型的湿邪皆是赤豆薏米汤适应症。薏米、赤小豆皆是凉性的,阳虚湿盛体质禁用赤豆薏米汤。

甘味入脾。食物味过甘甜易碍脾运,故有甘能雍满。中药甘草、黄芪味道甘甜,胃胀满病人处方时很少使用。甘甜之味碍脾,本是湿邪碍脾。饴糖即是食品也是药品,味道清香、甘甜。饴糖是大米蒸熟加麦芽发酵而成,故大米含糖量在谷类食物里是最高的。湿气大的体质不建议以大米为主食。人类从农耕时代步入今天的工业时代,久坐工作族比例非常大、脾胃功能自然衰退,加上饮食过于甘甜、油腻,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必然。小时候我在农村生活,那时主食以高粱米、玉米为主,很少听说有得糖尿病的。

古代中医智者总结一句话:“肥人多湿、瘦人多火。”此句出自何人无法考证。肥胖者体内湿气很大,上火焦虑的人容易消瘦。某些女子减肥晚上不吃米饭为何有效?米饭含糖量高,糖是湿气主要来源。控制糖即是控制湿气,所以减肥会得效。脾胃不好病人,他们说大便稀溏、粘马桶即是内生湿气缘故。粘滞是湿邪的特点之一。糖、蜂蜜也是粘滞的。刚煮好的大米饭看着发粘,即是大米含糖量高的外在体现。

南方线米口感不好吃,是因为含糖量低。糖尿病人、肥胖者少吃线米无碍,东北大米含糖量高必须要严格控制。

祛湿在于健脾,脾得健运湿气自化。健脾食物应以低糖小米、高粱米、山药、芡实为首选。辽宁孕妇坐月子,小米粥、煮鸡蛋是标配。小米色黄入脾土,煮饭、煮粥味甘而不粘腻,是健运脾土之上品。鸡蛋益肾填精,充补先天肾气,小米粥煮鸡蛋脾肾双补,故能流传千年而不衰。

芡实是健脾益肾的中药,剥开之前像鸡头,故在江南地区叫鸡头米。是江南水乡特产食品,苏州旅行时商场常能看见芡实糕。为何重点提芡实?中药饮片皆是干燥成品,煮药加水时要考虑药材本身吸水量。以前煮药时我发现芡实这味药它特别能吸水,若不超量加水极易煮干。根据芡实吸水特性,更能佐证《本经》记载芡实“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湿痹也叫着痹。《黄帝内经》痹论:“湿气胜者为着痹。”《本草求真》对芡实功效的记载:“利脾湿、涩肾气。”芡实祛湿气好比增强土壤的吸水能力,脾五行主土,利脾湿即是利脾土。薏米祛湿气是渗利小便、给予湿气以出路。薏米性凉,寒湿体质不建议长久食用。

《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邪实是疾病形成的规律。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病的纲领。祛湿气也应遵循医理,不能偏执。扶正即扶助脾气,脾土健运,湿气自化。祛湿除邪,有芳香化湿法、微汗排湿法、渗利水湿法。不同证型(类型)体质,应选择适合的治法,不能拘泥一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