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冬季养生,关键在“驱寒扶阳”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日18时02分
我们将迎来
2020年最后一个节气
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时值每年公历12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今年冬至具体为12月21日。从这一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太平御览》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阳极之至,二者阳气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冬至。”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因此又叫“日短至”。而冬至又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一天,也是阳气始生的一天。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的。而即使不是最低温,但在这“冬至一阳生”的时节,呵护身体萌芽的阳气尤为重要,所以冬至前后要主要防寒保暖,以免寒邪中伤初阳。而防寒保暖措施尤其要保护好头颈部、腰背部、腹部、四肢等重要部位。
颈部保暖
颈部是人体最容易受寒的部位之一,一旦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会导致颈部肌肉血液循环变差,甚至引起僵硬、酸痛,肌肉容易痉挛疼痛,甚至还会牵扯到背部。所以冬至节气后,可戴上围巾或穿高领衣服以防颈部受寒,寒冷风大外出时可戴上帽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头颈部的保暖以颈部为主, 头部则不宜过度保暖。因为“头为诸阳之会”, 人体六条阳经全都上升至头部,所以,人体头部的阳气最为充足,也较为耐寒,若头部过度保暖,反而影响人体上下气机的运行。因此,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脉法》有载:“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
腰背保暖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背部还是足太阳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
腰为肾之府,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腰背部受到寒冷刺激,容易感冒,也易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引起腰背部疼痛。女性腰部受寒还直接关系到生殖系统。而腰背保暖的最好措施是常晒太阳。《老老恒言》云:“背日光而坐,列子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 意思是说常晒太阳,尤其是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是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中医学也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而现代研究认为,晒日光具有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糖代谢、促进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而防止骨质疏松、促进血循、增进食欲、消炎镇痛等作用。
腹部保暖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为阴则阳气少,更易受寒邪侵袭,故最怕受凉。腹部受凉后除了会出现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外,还会影响生殖系统疾病,女性易出现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等宫寒证,男性也可能出现前列腺症状或性功能障碍等。所以要注意腹部保暖,可通过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必要时可用热水袋或中药热敷包外敷腹部以固气、通阳、驱寒。
手足保暖
冬至至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气候最为寒冷的阶段,人们习惯从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小节,共九九八十一天。而民谣言“一九二九不出手”,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常搓手,可通过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充分刺激其穴位,可达到疏通经络、预防感冒的功效。俗语还说“寒从脚下生”,脚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
从中医角度看,足少阴肾经循行于足底,脚亦是人体经脉汇集之处,分布有众多重要穴位。而从现代解剖层面看,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抗御寒冷的能力较差。故脚部一旦受寒,会使其抗病能力下降,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等病症。冬至节气后,寒气愈甚,应格外重视脚部保暖。除了穿好保暖鞋袜外,还要多活动双脚,必要时应戴上护膝以保护膝关节。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或中药沐足方泡泡脚,既能御寒,又能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是脚部保暖的好方法。
冬至节气穴位养生推荐
冬至节气穴位养生以“驱寒扶阳”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为至阳穴和腰阳关穴。
至阳穴
定位: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穴位含义是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故本穴为阳之极,可助脾阳除湿热,治疗黄疸、胁肋疼痛、四肢重痛。本穴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胸背痛。督脉循行脊中,本穴属督脉,故又可治疗脊强。
腰阳关穴
定位:俯卧,在腰部,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之,约与髂嵴相平。
作用: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主治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等。
冬至节气膳食推荐
黄酒煮鸡(3人份)
食材:鸡1只(约1500克),黄酒3-5碗,红枣5个,生姜3片,生抽、食盐、花生油、胡椒粉、葱花适量。
做法:鸡斩块洗净,用适量生抽、食盐、胡椒粉腌制10分钟;红枣去核切丝备用。热油起锅,爆香生姜及鸡块,加入黄酒、红枣,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起锅时撒上葱花,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黄酒气味苦甘辛,有养血活血、通经驱寒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搭配红枣、生姜,温中养血、散寒通络,该汤特别适合阳虚体质、产后体虚或经后易感冒、头晕的女士食用。
小贴士:本品偏温补,湿热体质人群不作推荐。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指导专家:治未病中心 林嬿钊 谭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