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通常同时出现,但根源其实是脾虚,一旦血虚,气虚也就来了

文 / 中医师王刚强
2020-11-11 09:02

当下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比如感觉身体虚,睡多睡少都犯困,精神萎靡,总觉得身体疲倦乏力,脱发,发质干枯,头晕脑胀,失眠多梦……

这些症状,很多人都有,但如果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具体病。

其实换种思路,从中医的角度考虑,就很容易分析。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据病人的症状,来判断病症,从而对症治疗。


们上面列举的一些亚健康症状,其实多数都是气血两虚引起。

气虚

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

人一旦气虚,就容易出现气短懒言,感觉说话都没有力气,身体乏力,只想躺着靠着,随便动动就出汗,觉得身体很虚。

比如跟朋友去爬山或者游玩,别人噌噌噌往前走,你却走一小段就要歇一歇,总觉得干啥都没劲,所以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感觉自己的力气被抽走了。

血虚

血虚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这种情况,在女性,尤其是产后的女性中尤其普遍,毕竟,女同胞们每月总有那么几天在流血,生理上就吃了亏,哈哈。

血虚之后会有什么表现呢?

都是胶原蛋白满满,脸上白里透红,面若桃花,可是随着年龄增长,一旦血虚,那脸色和嘴唇都会变得没血色,皮肤暗淡无光,面色萎黄,成了调侃中的“黄脸婆”。

除了外貌,还会出现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月经量少、手足发麻等现象。


气血血虚通常同时出现,但根源其实是脾虚

中医上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血,血能载气,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一旦气虚,就会血虚;一旦血虚,气虚也就来了,两者一般是同时发生,形成气血两虚。

有的人发现自己气血不足了,就去补气血,但多数时候效果不明显?为啥?

因为虽然表现出来的是气血亏虚的症状,但其实根源在脾胃上。

关于脾,有一句话高度概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身体靠气血来滋养,但气血哪里来呢?从脾来。

我们每天吃下去食物,包括营养补品、药物,都要靠胃消化吸收,然后由脾将营养运化,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如果脾虚了,运化能力变差,气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然也就跟着气血虚了。

那如何调理这些亚健康症状呢?

既然我们说了,气血两虚的根源是脾胃,那就要补脾胃和补气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饮食上,不要吃得太补,少吃寒凉

有的人发现自己身体不好,就各种补,炖汤,炖补品,鸡鸭鱼,牛羊肉,但发现没用,甚至越补越虚。这在中医上叫“虚不受补”。

为啥会这样?因为您本来就脾胃虚了,吃得太好,太补,只会增加脾胃负担,让脾胃变得更虚。脾虚不能运化,你吃了也白吃。


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的食物:粳米、锅巴(焦锅)、板栗、山药、猪肚、鸡肉、兔肉、砂仁、红枣、香菇等。

少吃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冬瓜、苋菜、茭白、柿子、梨、西瓜、绿豆,以及夏天大家最爱的冰糕、冰淇淋、冰啤等;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红烧肉、甜烧白、炖肘子、甲鱼肉、牡蛎肉、牛奶等。

2、健脾养胃的一个食疗方:八珍糕

如果您除了气血两虚的症状外,还有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症,那一定要试试八珍糕。

八珍糕是中医上专门针对脾胃虚弱的一个经典食疗方,是明朝御医陈实功所创,开始是给小皇子们健脾消食的,可是到了清朝,这个方子被清宫御医献给乾隆,乾隆帝一吃就爱上了,从五十多岁一直吃到过世,有时候没有了,还催着人去做。

因为每天大鱼大肉,肥甘厚味,结果积食、没食欲、腹胀腹痛,各种脾胃问题都来了。这时候又是八珍糕帮了大忙,慈禧吃了几天,这些症状竟然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