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院士的“长寿秘诀”,看完后才明白,原来长寿这么简单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自身领域里的先驱和领袖,他们是智慧的化身,他们哪怕年过耄耋之年也仍然坚持工作,他们大多都很长寿,他们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院士们。
长寿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最为朴素的愿望,而院士们大多都长寿,并且大多精神矍铄。据我国中科院院士刘颂豪老先生透露的数据显示,我国科学院80岁以上人数中,32%都到了90岁。
那么,为何院士们大多长寿?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下院士们的长寿秘诀。
4位院士的“长寿秘诀”,看完后才明白,原来长寿很简单
一:张金哲(工程院院士,小儿外科学专家)——真善美
张金哲院士今年已经100岁,是我国著名的小儿外科学专家。
作为一位年过百岁的人瑞,张院士免不了被人问及“长寿秘诀”,而张院士给出的答案往往是“真善美”。
张院士认为,人的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心态,而良好的心态来自于德行。在生活中,他给自己提出了“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保暖,四邻宽容”的最基本要求,努力踏实地去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有过多的贪欲;吃饱穿暖即可,不要追求山珍海味;对待他人要宽容。
在做好这基本要求的同时,努力去追求“真善美”,即真诚、善良、心灵美,做好这些,就会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长寿自然水到渠成。
二:陈君石(工程院院士,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7分饱,多样化
作为一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院士一辈子都在“如何吃得健康”这个话题上做研究。
俗话说“病从口入”,现在生活优越了,很多人整天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只吃自己喜欢的,再加上动得少,不知不觉间,便患上了三高、痛风等“富贵病”,甚至患上癌症。
在吃的上面,陈君石院士认为“没有不健康的饮食,只有不健康的搭配”,人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营养上的搭配,自然就不会“吃”出各种疾病。然而,很多人不具备营养学知识,不会搭配食物,那么只需要记住“7分饱,食物多样化”这两点,而能做到这两点就离长寿不远了。
三:钟南山(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坚持运动
说到健康长寿,钟南山院士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毕竟已经84岁的他,身体健硕还远超年轻人。在钟院士82岁时,曾有媒体晒出他在家运动的照片,那肌肉虬结的身材,那身姿矫健的动作,让很多年轻网友们汗颜,难以置信这是一位82岁的老人,纷纷赞道“28岁的年轻人也比不上82岁的钟南山”。
运动伴随着钟院士的一身,事实上,钟院士年轻时是想当一名运动员,而由于其父母皆是医生,最终钟院士选择了医学。国际媒体曾盛赞钟院士:体育界少了一名伟大的运动员,医学界多了一位伟大的专家。
曾几何时,“千年王八万年鳖,长寿宜静不宜动”的论调甚嚣尘上,而看看钟院士,我们就明白了“生命还是在于运动”。
四:吴孟超(科学院院士,肝胆外科专家)——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98岁的吴孟超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也是我国肝胆外科之父,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吴院士的一生,“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奉献不止”或许比较贴切。
吴院士27岁参加工作,然后一直奋斗在工作一线,96岁时,他还保持着每年200台的工作量,97岁时才退休。在这70年的工作生涯中,吴院士救治1.6万余名肝胆病人,培养了26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他所作出的贡献让无数人落泪。
而对于吴院士来说,工作也算是一种养生,因为人不能闲下来,很多人在工作时,往往身心健康,而一旦退休,生活虽然悠闲了,但身体很容易垮掉。常言道“人老脑先老”,人在工作时,要运用视觉、听觉、嗅觉、思维等多种能力,而一旦退休,常年过着悠闲、无所事事的生活,大脑不知不觉就会衰退,这也是很多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的原因之一。
在很多人印象中,院士们或许都是生活优越甚至奢靡的,然而事实上,他们之所以成为国士,他们之所以健康长寿,和他们高尚的品德有很大关系,很多院士生活都极为朴素,生活居住条件可能还比不上普通人,一天三餐也比普通人清淡。
例如钟南山院士,他就生活在一所老旧的、拥挤的房子里;
例如吴孟超院士,办公桌上放着一个谈不上“杯子”的玻璃壶,最爱吃的是稀饭、包子、青菜、豆腐、小米粥。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