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夏天养生养的是阳气,请你跟我这样做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道家经典之一的《庄子》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到上古之人长寿的秘诀时说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见随着阴阳、术数的变化而变化才是养生最根本的问题。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夏季养生重在养阳,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饮食调养中医养生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学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微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得太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
夏季药食养生法热能伤阴、伤气,加之夏日排汗较多,气阴更益耗伤,如有阴雨,则兼扶湿邪。根据上述特点,夏季药物补益当以甘平、甘凉补益气阴、气津之品为主,兼以清热祛湿。
有些慢性病患者,如支气管炎,只有在冬天发作,而在夏季不发作,可采取“冬病夏治”之法。夏季进补,常选用平补肾气的药物,如参茂片、胎盘片、固本丸、灵芝液、参菩白术散等中成药。此外,夏季由于寒凉之物食之较多,易伤胃气,故应在补气生津之时,还要注意健脾胃。
以夏季在膳食方面,早晨吃少许洋葱,晚饭后饮少量红酒,保持气血通畅。平时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等比较清淡之食物为主,有清芬养心,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养血安神的功效,在配合气功的动静功,以助体内气血的微循环,以避免因夏季冷气房呆过久,造成气滞血疲。
这个季节一般选用中药草的蔬菜果食为荷叶、鱼腥草、麦冬、茯苓、川芍、丹参、红花、赤芍、莲露、西瓜、莲藕、绿豆汤、乌梅汤、小豆汤、葛笋、冬瓜汤、茄子、苦瓜汤、菊花叶汤、豌豆、四季豆、包菜、大白菜、藿香、佩兰等。
夏季之“暑”宜养生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人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因为夏天太阳升得早,清晨空气清鲜,早起后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
暑为夏季的主气,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引发头昏脑涨、失眠心悸、食欲不振和乏力等症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1.) 外暑,即自然界高热的气温,夏季气温高,日光照射足、时间长,在通风不良,身体疲倦,饮水过少的情况下易中暑。
2.) 内火,即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失衡而出现的内热诸疾。①心火:可常喝绿豆粥,或用白菊花代茶饮;重者可用莲子加适量冰糖水煎,吃莲子喝汤。②胃火:实火可用牡丹皮、栀子、淡竹叶泡茶喝;虚火可吃梨汁、甘蔗汁、蜂蜜等。③肝火:川贝母捣碎成末,梨2 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④气郁:宜用陈皮、茯苓,水煎服。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预防防治疾病中的特色疗法,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盛,体表经络气血旺盛的有利契机,通过适当地结合三伏贴疗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的方法有针刺、艾灸、理疗、按摩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参考文献
[1] 元非.中医养生之夏季养生法[J].养生保健,2007,6:109.
[2] 贺颖,王彩霞.论中医夏季养生调摄观[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1) : 192-194.
[3] 陈美惠.张仲景养生思想及养生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
[4] 王洪图主编.内经选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5] 曹娜.中医养生思想古今文献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