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脾为先!老中医教你应对脾不统血

文 / 大医本草堂
2019-05-20 12:00

脾不统血指脾的病理。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养生脾为先!老中医教你应对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脾不统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养生脾为先!老中医教你应对脾不统血

二、有多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便血而属脾不统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杂,或先便后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见脾气虚症状;崩漏而属脾不统血者,表现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薄,面色白或虚浮,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等。

养生脾为先!老中医教你应对脾不统血

为何会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是气不摄血的病理反映,它不仅与脾主统血直接相关,而且与脾化生气血的功能也有密切关系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健旺,则气血充盈,气能发挥固摄作用,血液也就能循其常道而不致逸出脉外。

养生脾为先!老中医教你应对脾不统血

脾气虚证和出血共见为辨证要点。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则血溢脉外。溢于肠胃,则为便血;渗于膀胱,则见尿血;血渗毛孔而出,则为肌衄;由齿龈而出,则为齿衄。脾虚统血无权,冲任不固,则妇女月经过多,甚或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皆为脾气虚弱之症。

如何调理?

养生脾为先!老中医教你应对脾不统血

1.可随证选用归脾汤、黄土汤、八珍汤等方。

2.日常养护:

养生脾为先!老中医教你应对脾不统血

苡仁莲子粥:薏苡仁50克,莲子肉30克,冰糖屑、糖桂花适量。将薏苡仁、莲子肉洗净后,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熬煮至半熟,加入冰糖屑、糖桂花,煮至熟即可出锅。功能健脾止泻、固涩止带。适用于脾胃气虚、食欲不佳、大便溏薄或脾虚带下等病症。

养生脾为先!老中医教你应对脾不统血

黄芪大枣粥:黄芪30克,大枣30克,糯米100克。先将黄芪煎水取滤液,大枣去核,然后将黄芪液、大枣肉与糯米一起熬成稀粥。早、晚趁热服食。功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固表止汗。适用于脾胃气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及年老体弱、血虚萎黄、妇女脏燥、神志不安及产后体虚所致的表虚自汗或虚人感冒。

今日推荐专家养生脾为先!老中医教你应对脾不统血

孙伟,1956年出生,北京知名眼科医生,北京中医科学院专家组成员,早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眼科诊疗工作,师承国医大师颜正华,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弟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弟子。工作中始终坚持应用祖国医学理论,实际临床中灵活变通,辩证思路独特,自成一格。在借鉴古代医方诊治眼病的过程中,对诊断和治疗眼病有独到之处。

擅长治疗

擅长: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成的眼底出血,中渗、中浆、黄斑前膜、黄斑裂孔、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玻璃体混浊等眼病,组方独特,疗效显著,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在治疗眼科疾病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