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养生十三则 | 两手握固 ,闭目冥心!

文 / 井夫子
2019-05-02 16:00

两手握固 , 闭目冥心

其文(下有解):

人身一心耳,而其名有三:心之本位日人心,其神脑注曰天心,其神腹注曰地心。其用有三:天心生精,地心生气,人心生血。欲收人心,必须握固。握固者何?以两手大指尖各掐两手亥子纹间,而以四指包握大指成拳形是也。 盖心乃至灵之物,但一着想,即住想处。况心具阴阳,其理奇而耦者,本位之心也。稽其寄官,乃在两手之心,一经掐夫亥子纹而握固之,则我之人心得住于本位矣。心居本位,则一身之气成自相拱护,不劳招聚而自相聚于绛阙上下四傍也。

古法养生十三则 | 两手握固 ,闭目冥心!

凡夫后天之气,其质润而温,凡其聚处如云如雾然。于本位,则其如云如雾之物,必先化而为液,下滴点心,便化为血。其间时候,谅非顷刻而化而成,是以握固之后,便应冥心。冥心须久,久则方妙,于是知养生家之所以必握固,必冥心也。

我言行是功,必须功夫长久些者,一以心静不易,而欲令其安然而冥则尤非易。一以心冥而安,斯为真冥,而一身之气来朝。其朝绦阙也,谅非一朝便能化液,苟非聚之久而周,则如云如雾之效不现。且必吾心冥而安也,则其所聚之气亦始和之极,然后得有变化之机呈焉。此一定之理,奈何有马到成功之想乎?

古法养生十三则 | 两手握固 ,闭目冥心!

闻之师云,世人中官痰饮之多、酿成痼疾者,无他,每于食后脾倦,或瞪目呆定,或闭目冥定,其在绛宫上下四傍之气亦随而拥护之,亦有如云如雾光景:但不到化液而起,或即到化液之后,彼不知内养之诀而徒知便安一层,则所滴之液,小点人心而傍落于中脘左右,则成痰,久久积多,则成痰饮症。世之修养家亦多此停饮之症者,无他,于冥心一功上不加功,略行香寸许或半寸许即行他功,其灵液未化血而中止之故耳。

我深悉此病,故每劝人于此一步功上,着实加功。今故不惮烦而疏说如上,见者幸勿视为常谈而忽诸。噫!行得液滴化血之后,不接行调心之诀,则又将酿骇人病出矣。其说则剖陈于后云。

古法养生十三则 | 两手握固 ,闭目冥心!

其意:

天心、地心,应对人体之阴阳乾坤,其天心在脑内,说的是上田,《道藏·养生咏玄集》云:“宫阙重重号玉都。”玉都名者,泥丸九宫也。上丹田有九处宫阙,悉相贯通,其中关窍在于中宫,也就是天心。

而地心则是下田,其为黄庭,下田中宫之处于道家言,乃是藏先天一点元精之处,为什么打坐要将人体化作一个鼎炉,正是在黄庭处水火交融,生出一股真气,所以下田生气。

天心地心又是八卦之中应对着乾坤,流通于中,也就是人心,所以才说人心具阴阳,那么为了让阴阳通顺,就要让人心定,这才是握固的作用。

古法养生十三则 | 两手握固 ,闭目冥心!

然,握固之法,有诸家不同,如《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记:“两手当屈,两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为两手握固。”《诸病源侯论》说:“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苏沈良方》载:“以拇指掐第二指手纹,或以四指都握拇指。”《道门通教必用集》言:“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其法类似,如为了静心,则皆可,其实此法亦并非玄之又玄功法,如中医言,心经、心包经皆至手,故而握固确有此效果。

古法养生十三则 | 两手握固 ,闭目冥心!

又如中医言痰饮便是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静心则是淡化七情,又有握固疏通经络,阴阳运化,则痰饮不生,此法当是此解。

时常为之,自有养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