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是最突出的“实学”

文 / 万文汇
2019-04-08 12:00

——“健康中国战略”与国医养生座谈会在京举办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是最突出的“实学”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精社,贯彻落实“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有关要求,4月6日下午,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玄元书院承办的“健康中国战略”与国医养生座谈会在京召开,50多名来自京内外专家学者、健康产业代表、中医界人士参加讨论。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是最突出的“实学”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教授王杰指出,中国实学研究会致力于全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之同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联系起来,建构新时代新实学;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包含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健康养生文化资源,服务当代“健康中国战略”。他现场即兴为与会者点诵了《兰亭集序》、《师说》,阐述了可以“兴观群怨”、“温柔敦厚”的诗词歌赋有怡悦神志养生功能。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是最突出的“实学”

觉悟玄元书院院长、玖零股份联合创始人付开虎指出,振兴发展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把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健康养生理念经过孵化,然后走产业化路子非常重要。他提议,将健康养生的学术论坛与健康产业结合起来,使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服务。

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防大学教授朱康有指出,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是产生在中华大地上独特的生命科学技术。“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突出的“实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国实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证道商学院院长武爱荣结合开辟渭南中医药产业园、运作国医馆的实践体会,认为在小康社会即将建成之际,人的健康问题凸显,成为每个人绕不过去的“坎”;通过养生论坛,改变不健康的生活理念,同时建设健康养生基地,服务健康管理需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耀南指出,汤一介先生仅有的两篇“华医哲学文”表明,华医以“持两用中”、阴阳对立互补、五行相生相克观念、五行配阴阳为理论基础;佛经书目中多不著录医药书,认为求得自我心身内外的和谐是健康第一要义,心性平和而百病不入,等等。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刘东超指出,藏密修习为代表的佛教医学,道教丹道、中医、武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建立在实验观察基础上的西医学,是当今世界三大生命科学体系;打通三者可能意味着人类文明(至少是医学领域)的巨大跃升。中医至少在当代发展的前期阶段需要接受西医标准,否则无法全面走向世界。随着综合国力提升、世人医疗和养生需求提高,可逐步形成我国主导的中医产业体系和文化体系。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傅景华指出,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关乎国人、世人“命运”。随着西药的泛滥、副作用的危害,中医养生顺应了人们的需求,成功运用于更广、更深的领域。中华文化复兴必然要复兴中医。中医文化与中华真文(甲骨文)息息相通,都是调和人与自然相处之大道。

武当山道人李海涛指出,自古以来就有“十道九医”的说法,道家文化与中医药历史文化紧密关联。道家贵生思想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天地万物同源于气,以内丹的成就形成预防为主的道家医学体系。在保存道家文化的同时,当代道观应当发挥服务社会健康养生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大乘寺方丈中谛法师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指出,佛学文化不仅对心灵修养有益,对身体康复亦有作用。

中国报道杂志社主编杨秀珍指出,要构建以中药种植产业园、中医文化、中药企业为核心的全国中医药文化研学旅平台和学术创新平台;以推进中医药全域研学旅游活动为契机,打造当地相关基地及大健康产业集群;联合各中医药大学、教育、高校等学术部门研发特色的中药全域研学旅游课程。

四海集团监事长胡雨泽指出,中医药养生在悠久历史中,把中国人养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群体,这是用“生命”证明其“生命力”。没有健康的体魄,自信就很难建立起来。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要紧紧依靠民族医学的力量来解决国民健康问题,将中医药产业做得更大、更强、更实。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秘书长管昌平指出,打好“健康中国战略”这场战役,需要发挥诸如实学会等社会团体推动作用。西医进入中国后,也要逐步“中国化”;中西医融合之后,便没有中西之分。既要有哲学的支撑,也要有实验的支持。把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一手推拿传到世界各地,中国文化走出去才更富有生命力。

云南赤水源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周指出,重视并开发研究发酵食品,对提高民族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发酵食品的生产,体现天人合一,各产区工艺只适应其自身独特自然环境条件。进入国家法定的食药同源目录(2018)很多原材料可参与发酵。通过继承前辈先贤对这些食材内证性味归经的成果,加以现代可控发酵技术,粮果蔬混酿,可生产满足不同健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叶远厚指出,中医是全方位、全面整体的医学;儒家心学主张天人合一,可借助声音、山水等养人心志。山东省乐陵市副市长杨宽情指出,传统医学文化认为医者仁心,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社会充满了仁心仁人,中国文化中的大同梦所说的“鳏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才能实现。但在中药药材面临今不如昔的情况下,中医如何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与休闲研究所副所长孙克指出,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健康提供中国智慧,亟待中华医药文化全面复兴。普及“治未病”健康养生理念,实现养生(道法自然、四季养生)与养心(正心正念、天人合一)辩证统一。产学研紧密合作,建立组织(如成立康养文化专委会),发现人才,正本清源。

山西省运城市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跃龙、山东临矿集团杨光京结合习练太极拳的体会指出,太极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和精粹,它蕴含了天人合一、阴阳虚实变化;依据这一原理创立的太极拳,长期习练可以实现身心健康愉悦的养生效果;太极拳是内家拳,神、意、气、力四位一体,贵在“神与意”,不能丢了灵魂;不应过分强调简化。

上海十分孝心基金会秘书长刘峰指出,百善孝为先,孝是心灵的健康。通过基金的运作,让更多的人免费参与到大健康活动中。苏州中林院古法点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文渊指出,“万病源于堵”,可以不借助药物,通过推拿、击打相应穴位等治好糖尿病等疑难杂症——这项活动由十分孝心基金会提供支持。

振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秀莉指出,西医是科学、中医是哲学,各有用处。根据药食同源的传统医学文化,可以通过营养的均衡解决很多健康问题。中医在“走出去”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瓶颈制约,但中餐可以打到全世界,从而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北京慢性病康复适宜技术全国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天永指出,生活中食药毕竟少,应以食疗为主;菌类食品生命力强,注意食用健体。

北京宫廷医学研究会彭海涛指出,中医基础理论涉及“气”,中草药讲的是药性“四气五味”,治病总原则是以药物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偏和性都是"气",人体之“神”也可归纳为“气”的范畴。对“气”的敏锐、意识灵性的修炼与感悟,是中医医术不断提升的保障。在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中,直接运用气的作用调理身心,在自我保健与治疗疾病上有不可取代的实用价值。

西安临潼智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金鸿指出,与江西中医药大学进行的相关17项科学研究表明:对人体肿物、细胞型微生物杀菌、实验性动物骨折、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康复实验效应显著,中医气学在养老和康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气学实践不仅可以迅速改变人的健康现状,还能增强人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职业策划师陶金指出,中医文化目前面临最主要的困境就是传承方式太少。深藏于楼阁、浩如烟海的古代医学著作,隐藏于各地的古偏方、医术,很多无人关注。加强对中医文化保护力度;全面普及中医传统文化知识,从孩子抓起,从小培养兴趣;重视中医师承教育这一最有效的途径和特色。

北京映知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杨灵指出,要从培养身心健康的青少年抓起。传统文化重内外兼修,主张人自我完美要与社会担当统一起来。通过教师引领学生体认古圣修持的良知状态,促使学生消除习气、涵养品德、增长智慧;使学生心灵清澈透通,体认事物整体性,学习能力增强,阅记速度、准确率大幅提高,专注力、自制力等心态发生明显改变。

北京中医药大学欧阳珊婷博士(美籍)指出,中国人可能误以为西医是唯物的、科学的;很多现象其实是“物质文化”带来的问题。西方一些人超越了“科学”的局限,可能比中国人更易接受中医“气”、“天人合一”、“修行”诸观念。希望能结合意识学和脑神经学等前沿科学发展,研究东方的特殊修养方法(如打坐、闭关等)。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是最突出的“实学”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员杨艺现场为与会者表演了孔雀舞。她认为,民族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文化艺术,不仅能提升个人气质,同时能增强健康体魄和心志。如中医文献的五音疗法,与人体内肝、心、脾、胃、肾相应,音乐可以影响情绪。玄元书院还表演了二胡独奏。

北京泰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景华指出,通过网络带动百万家庭参与学习经典(包括《黄帝内经》)的实践表明,幼儿与家庭特别是母亲每天早上在线诵读经典,愉悦了身心,和谐了家庭;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应在家庭中落实下来,并充分发挥母亲的角色作用。

江西上饶市痔疮传统疗法传承人龚世云指出,应让沉睡在民间的中医传统疗法尽早“苏醒”,造福人类。上饶是著名中医药材宝库,自古便是丹道家、医家养生修道之地;还是省内唯一“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全国首批1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婺源县是“新安医学”重要发源地之一;铅山县是明末清初至建国初期中药材主要集散地。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樊秀莲指出,要用本土文化和医学实现每个人的身心健康。

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韩芳指出,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社会文化的重大变化引发了很多人心理不适和冲突。近年来由心理问题激起的事件时有发生。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表现多样,可塑造心智、健全人格、开拓视野,丰富完善生命发展。

北京洛源汉卿文化有限公司经理李丹以亲身感受说明,自己对中医疗效有深刻认知。北研新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杰指出,中国学生视力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发挥中西医作用,共同关注眼部健康。生命呵护工程首席校长闻舒娴根据自创疗法在30多个社区义务调理的经验认为,应力推大健康产业;“身、心、性”结合,联合起来把中医国粹传承下去。

中国实学研究会秘书长王艳芳最后指出,通过搭建各种论坛平台,为理事、会员及理事单位提供服务,是实学会重要职责之一;“新实学”的构建就是要“接地气”,通过和各方进行合作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朱康有 李小洲)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是最突出的“实学”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