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如何养生?阴雨绵绵气候多变,要防寒保暖、饮食宜温!
清明节不仅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自然界草长莺飞,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清明节气该如何养生呢?
遵循“春捂”,防寒保暖清明时节天气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悬殊,衣着不能顿减。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要遵循“春捂”之说,有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女性,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睡早起,避免长时间熬夜,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午睡以消春困。
外出踏青,“动”宜适度清明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人们应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慢走、打拳、做操,吐故纳新。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踏青时,“动”宜适度。心脏病、高血压、慢阻肺病人,不要逞强登山。
情绪戒悲怒清明节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失去至亲的人们往往选择在这一天到亲人坟前上香祷祝,献上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然而触景伤情,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在此提醒,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扫墓时一定要注意稳定情绪,不要悲伤过度,身旁最好有亲人陪伴,带上常用药品或急救药品,以避免突发疾病。
同时,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由于木生火,如果暴怒易致肝气过旺而引起心火亢盛。其次,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保持心态平和在清明时节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甘温补脾,清补为主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千金要方》载饮食应“省酸增甘”,宜食甘温补脾之品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马兰头、河蚌、螺蛳等。
6种应季养生美食要多吃蒿草粑(解毒祛痰):蒿草粑粑是湖南清明节传统的食物。采摘黄蒿嫩苗,碾碎后和大米粉(或糯米粉)、白糖揉成一个个的小团子,用竹叶包起来蒸熟。黄蒿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效,粑粑吃起来清香甘甜,又有嚼劲。蒿草粑粑味道比较甜,建议一次吃1~2个为宜。
青团子(清香软糯):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习惯,绿绿的糯米团,软糯香甜,清香扑鼻。青团子之所以呈现绿色就是因为其中的艾草,将其捣烂挤汁,再和糯米拌匀做成。北方没有新鲜艾草,可用黄米面或糯米面做团子,里面夹点枣泥馅,香甜可口。青团子好吃但不好消化,一次不要吃太多。
螺肉炒春韭(清热利湿):清明前后,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此时,螺肉肥美,是食用的最佳时节,故有“清明螺,赛过鹅”之说。不仅是佳肴,也是良药。中医认为,田螺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养阴、利湿解毒之功。取青壳螺蛳1000克,韭菜200克。将田螺烫熟捞出,挑出螺肉,洗净。韭菜洗净,切段。小碗内放盐、味精、料酒、酱油、香醋拌成味汁。炒锅内放油烧热,下韭菜炒匀,再放入螺肉,淋入调味汁炒匀即成。可清热利湿,降脂通便。适用于高脂血症,脂肪肝,腹胀,大便秘结等。
蒸鲫鱼(清热健脾):清明节时我们也可以吃些清蒸鱼,营养又健康。选购新鲜的鲫鱼和花椒鲜叶(也可以是花椒)。首先在鱼腹内装入花椒叶、葱、姜,然后稍微用油煎一下,再上锅蒸熟即可。做好的椒叶清蒸鲫鱼营养丰富,还有清热健脾,解毒利湿的功效。
香榧子(润肺滑肠):香榧(fěi)子是一种坚果,咬下去,香美、松脆,味道有点像花生仁,但更具野味。香榧子看起来有点像枣核,富有油脂并有一种特殊香气。其营养很丰富,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润肺滑肠,不过最特别的好处就是能驱虫。面黄肌瘦有虫疾的小孩不妨多吃一点,可以在每日饭前吃10到15粒,以清晨空腹食用最好。
香芋(化痰润肺):清明前后煲个百合莲子香芋汤,绝对是健脾、润肺、化痰又安神的好甜汤。芋头去皮后切成薄片,蒸熟,趁热时取出,用汤勺压成泥备用。在锅中倒清水及莲子,煮开后加芋泥及百合,最后加冰糖调味就行了。
素材来源:人民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