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今日雨水:省酸增甘食热粥,春捂涵阳防疫病!
雨水润物细无声,适当锻炼导引功。省酸增甘食热粥,心存淡泊制怒平。当心脾胃受寒湿,春捂涵阳防疫病。——二十四节气养生歌之雨水
本期专家:张文风,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脾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胆囊炎等内科疑难杂症。
雨水的气候特点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时,今年的雨水是在2月19日。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意思是说,雨水节气一到,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节气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无严寒,也不多雪,开始下雨,雨量渐渐增多。但此时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不时会有寒潮出现。
雨水的养生要点
1、应顺时起居
雨水时节,雨量增多,寒潮未退的同时又在逐渐变暖,气候变化无常。这种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要保证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2、应谨防寒潮
雨水时节,由于雨量加大,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出现“倒春寒”现象。与此同时因为天气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此时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人们要注意勿过早减外衣。俗话说“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而年老体弱者也需谨记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其次平时洗头之后应注意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3、应增甘补脾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宜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养脾。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太过则克己之所胜,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补脾。甘味食物能补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故雨水饮食宜省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薏苡仁、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如乌梅、酸梅等。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此外,雨水节气还应适当多喝粥以养脾胃。粥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就曾记载地黄粥、防风粥、紫苏粥等食疗方,现今也有扁豆红枣粥、山药粥、栗子桂圆粥等粥类料理可予以选择进补。另外,雨水时天气逐渐转暖,早晚温差较大,风邪渐增,风多物燥,人体易出现皮肤脱皮、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此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水分。
4、应适量运动
雨水时节仍然是早春节气,尤其是北方,不宜进行太过激烈的运动,防止肝气慢慢上升,使体内元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出现上火、发热等不适症状,也容易因为阳气耗散而受到寒湿侵袭。所以雨水时节要选择散步、游山、赏花等亲近自然的适当活动,顺应自然则会身心健康。
5、应调畅情志
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使人出现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表现,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雨水节气情志养生至关重要。我们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肝喜顺畅而恶抑郁,只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才得以安宁。
食谱推荐
薏米党参粥
【材料】稻米200克,薏米30克,党参15克。
【做法】 将薏苡仁洗净后去除杂质;党参洗净切成片;大米淘洗干净;把大米、薏苡仁、党参置于锅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置武火上烧沸;再改用文火熬煮45分钟即成。每日1次,早餐食用。
【功效】气血双补。
习俗小贴士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鹤 李开宇 张添怡 吴然
编辑:马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