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年轻就老了?那些“朋克养生”的90后

文 / Vista看天下
2018-08-26 04:00
来不及年轻就老了?那些“朋克养生”的90后

整整一年前,微博上有一张照片引起人们疯狂转发。照片上,一个头发黑白相间的中年男人,穿着T恤和迷彩裤子,坐在椅子上,能看出明显凸起的肚腩。他左手端着保温杯,眼睛盯着杯子里看。

这个男人叫赵明义,中国老牌摇滚乐队黑豹的鼓手。给他拍照片的摄影师感慨道:“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

来不及年轻就老了?那些“朋克养生”的90后

意象上的巨大反差,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赵明义的这张照片,完美诠释了“朋克养生”这个充满矛盾的词汇。很多90后接受了这个词,用来概括自己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不像赵明义那样朋克,但真的开始养生了。

01

“I am old,OK?”

上海复兴路上的一间酒吧里,不等酒吧服务员拿菜单介绍,王俊霖驾轻就熟地点了一杯“苹果泥加龙舌兰”。

调酒师用刀将苹果切成小块,丢进榨汁机。随着齿轮高速旋转,一杯苹果泥完成,倒出,随后,调酒师再倒入些许水和龙舌兰,上下摇晃,充分混合,倒入玻璃杯中,搭配上一小朵粉色玫瑰,端到王俊霖面前。

经历了连轴转的加班后,6月9日这天,王俊霖终于有了一天假期。不过他不愿意待在家里休息,晚上,约了三个好友,到酒吧闲聊。

来这家店,他经常点这杯搭配奇怪的酒。王俊霖解释道,这样的搭配,既可以喝自己喜欢的龙舌兰,尝到酒精的味道,又可以补充维生素C。

“I am old,OK?”王俊霖说。随后,他就着酒吧幻彩的灯光,把这杯混合了九分之八苹果泥和九分之一龙舌兰的鲜黄色饮品发到朋友圈,配文:“苹果汁加龙舌兰,朋克养生了解一下。”

按照传统解释,“朋克”代表着对体制、商业、资本的否定,是比摇滚还要激烈的态度。如果依照这个标准,王俊霖并不朋克,他面容精致、穿着得体、说话斯文,没有一点朋克气质。但人们为这个词,提供了新的解释,“朋克养生”变成了“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的养生方式”——

他们会一边吃着麻辣火锅,一边喝用金银花、菊花、荷叶、冰糖泡制的凉茶,“清热解毒”;一边熬夜加班,一边喝枸杞茶。微博上有一位叫“么么晗”的美妆博主,曾写过一条微博:“和姐妹抽了一支烟然后赶紧含了颗含片,我们,一边自杀一边疯狂养生。”转发者众。她还有另一条微博是,“枸杞泡酒,越喝越有!喉糖配烟,越抽越仙!”

虽然没有“作死”,这倒也符合王俊霖的生活状态。

来不及年轻就老了?那些“朋克养生”的90后

7月12日,杭州,一家饭店推出的秘制养生小龙虾套餐走红,小龙虾里添加了人参、玉竹等药材,又佐以啤酒烹制(@视觉中国 图)

熬过夜之后,他也会马上采取补救措施,像网上说的,“熬最久的夜,就要用最贵的面膜”,果断抽出一片一百多元的面膜,敷在脸上。若是爆痘,他会用来自日本的一种健康水湿敷。睡前,他还会轻轻涂抹上小棕瓶夜晚精华,搭配上眼霜和含有美白精华的乳液使用,“目的是为了修复、抗衰老”。王俊霖说,乳液是他到日本玩时专门买的,一次买了四瓶。

他从书中查到,沉香有安神静心的作用,后来睡觉时,都会点上一支沉香,摆在旁边白色的床头柜上,可他不喜欢沉香的烟,又特意打开空气净化器,把烟吸走,只留下沉香的味道,“这样睡觉会特别的安心,非常容易进入睡眠的状态”。

这一切看起来已经很复杂,但对王俊霖来说,面膜和安眠,还只是养生保健的初级阶段而已。

02

还没年轻就老了

王俊霖生于1991年,今年27岁,但他经常把“老了”挂在嘴边,半是戏谑,半是现实。有一天早晨起来,他照镜子发现眼睛旁边有皱纹,顿时有了老之将至的恐慌。

忆及过往,他也曾经接近“朋克”过。三年前,他还在上大学,每周三或周五晚上8点,就会和朋友们一起,到南京“1912”酒吧街区蹦迪。

和他一起去的朋友Albert,常常会盛装打扮,画个烟熏妆,用发胶做一个鸡冠头,黑色背心,紧身牛仔裤,全黑“rock”风,戴一手的手链戒指,大墨镜,把一张宜家黑色毯子改装成披风,穿一双拖鞋。“我感觉他分分钟要出道,这人绝非池中之物”,王俊霖回忆道,他自己则是polo衫,西装皮鞋英伦风。

蹦完迪,每次都能见到这座城市凌晨四五点的样子。之后,他们吃完麦当劳,再搭早班地铁回学校,睡一觉,精力又回来了。

有一个学期,他连续得了肾结石和尿路结石,疼得在地上打滚,Albert一大早把他送到医院。刚打完结石,中午又是一顿火锅。

当时年轻,可以使劲“造”,近两年王俊霖已经感觉身体大不如前。每到晚上12点左右,王俊霖就困得不行,“陷入昏迷”,若碰上老板让加班,他就“装死”,有段时间还常常心悸。

曾经一起“作死”的朋友们也是如此。大学时Albert头发又直又硬,特别浓密,“像拖把一样”,毕业之后第一年工作压力特别大,每天两点回家七点起床上班,头发掉得稀里哗啦,感觉都要谢顶了,“我妈给我做五黑羹,黑木耳黑芝麻黑枸杞黑豆黑米,强健发根。”

今年4月份,王俊霖又得知了艾希在办公室加班加到送急诊的消息。艾希是王俊霖的同龄好友,当她看到“朋克养生”的百科时,迅速截图和他分享,两人总是交流养生心得。

那天晚上十点,艾希已经连续几天加班没办法好好睡觉了。老板又打来电话催问进展,艾希觉得他的决策不合理,驳斥他,老板脾气特别“热烈”,冲她生气挂电话。艾希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越想越生气,心脏越来越不舒服,幸好手边备了速效救心丸,她赶紧倒出两粒,含在舌根下,用手机向隔壁同事呼救。同事把她送去上海华山医院急救。按计划她本来第二天要飞芬兰出差,结果直接就在医院过了。

事实上,这并非王俊霖和几个朋友的极端遭遇,虽然90后处在身体最好的黄金时段,但健康危机已经提前到来。7月份,某平台医药健康频道的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90后中,63%的用户咨询脱发、生发问题,48%的用户在咨询肠胃健康问题。

叮当快药旗下叮当健康研究院报告显示,年轻人普遍睡眠不佳,呈现出“需要辗转反侧才能安然入睡”的状态。而80、90后成了熬夜主力军,占比高达45.7%。阿里零售平台发现:在对“失眠”一词进行搜索的用户年龄分布中,年龄段在18至25岁的90后人群占到总人群的近40%,以大幅度的“优势”超越前辈们,成为失眠大军中的主力。同时,年龄在18至35岁的青年用户比例近八成,也就是10个失眠人士当中即有8位年轻人。

“(留学)回国工作之后一直熬夜,去检查,身体内分泌失调,各种激素也超标。我的肺每天在烟熏的环境里。”艾希说,她是做广告行业的,男同事比较多,在公司熬夜加班时,经常抽烟提神,她自己只能吸二手烟、三手烟。“那一刻觉得生命本来已经很脆弱了,我几次在死亡的边缘上徘徊,干吗不好好活着,所以就开始注意养生的问题了。”

03

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身体每况愈下的Albert把人生第一份工作辞掉后,在家里无所事事,生活顿时懈怠下来。白天当晚上过,晚上当白天过,下午一两点起床,在沙发上发呆闲坐,晚上六七点钟去和大爷大妈玩牌,纯为消磨时间,打到九十点,去酒吧夜店或者吃宵夜,凌晨四五点才回家睡觉,周而复始,日夜更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一年。

他变得异常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干吗,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吗,每天都陷入自我否定无法自拔”。Albert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跟老太太打牌时,她们都看不上自己,“说我这么大孩子了不争气,不上班,靠家长。”亲戚们也吐槽他,“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家教不好”。

“那就破罐破摔,我这辈子就这样了,”Albert说,自己一度想要放弃,“反正我家里八套房,吃房租就能混。将来结婚,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就行了。”

王俊霖也有过同样的时光。刚毕业时,他在北京每天麻木地通勤上班,从草房到大屯路东,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六百块,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一切有何价值。“我觉得一开始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有这个阶段,”王俊霖说,他在北京工作一年后,回家休息了一年,想考虑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想做什么,结果像Albert一样,“这一年的过程就是颓?废”。

回忆起那段经历,王俊霖觉得他们并不是不想做事,而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觉得社会没有那么友好,不会给每个人现成的机会,当我们出去碰壁的时候,总想躲回自己的舒适圈,保护自己”,王俊霖说。

Albert认为:“说我们朋克反抗社会,这个词太大了,但一个大学毕业生,正是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时候,却选择了颓废、迷茫、放弃,这就是对社会的一种无声的讥讽。”

在社会心理学上,对这种状态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据格林威治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Robinson解释,人们在大约25-35岁的这段时期,经常会有迷茫焦虑、对人生产生怀疑的感觉。

Robinson教授主持了一项关于“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调查。据卫报报道,他们当时访问了1100名年轻人,结果显示,86%的年轻人都承认他们在30岁来临之际对情感、工作和经济状况特别有压力。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则是这一人生危机的核心。主要表现还有感觉到被隔离,困惑和自我怀疑。

90后,正在或者已经步入“四分之一人生危机”时期。王俊霖和艾希一度都在上海工作,加完班后,两个人常去单位附近的酒吧喝酒、聊天,吐槽老板,聊聊恐婚。

艾希有时“嘲笑”王俊霖是一片“叶子”,王俊霖一开始不理解,直到他去查了阿桑《叶子》那首歌,“我一个人吃饭/旅行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当时他正一个人在商场里吃咖喱面,瞬间“扎心”,“说的不就是我吗,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酒吧里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艾希已经结婚,有了家庭,但她仍然愿意到酒吧里,和朋友吐吐槽。她觉得这是一种发泄途径,回家之后,不会把负面的情绪带给另一半,“还有一点是,当你真的借着酒把一些东西吐槽出来,骂出来后,会觉得内心比较放松。第二天可以接受新一轮的被虐。”

Albert颓废一年后,重新回到工作中,做互联网金融公关工作,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废掉,每天玩命地工作,结果一年体重暴瘦50斤,去医院查,高血糖症,“血糖餐前达到了22餐后达到30,已经就要死了的节奏”,Albert说,医生当即让他住院,好好调节一番。

这些年轻人选择继续在职场拼命,然后再把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养生领域。王俊霖曾经算过,每个月他花在买保健品、头部护理等养生领域的费用,大概要四千元到五千元,占到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04

“养生的集大成者”

5月份,王俊霖从上海搬来北京工作。过去三个月里,他住在北京南站附近开阳里小区的居民楼里。这是一个相对老式的小区,没有电梯,回家需要爬六层楼,穿越时不时感应灯失灵的黑楼道,楼道里贴满了开锁、搬家、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

当王俊霖打开所租房间的大门,马上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斥着养生、保养用品的世界。

他把自己的养生产品摆在桌子上,原本硕大的桌子马上显得局促短小了。从一根头发到脚底的角质,王俊霖都能找到针对性的保养商品,全部讲完,中间一点都不停顿,至少需要三十分钟。

虽然刚刚27岁,王俊霖的发际线已经开始后退了。为了保卫发际线,他用一款来自法国、号称含有精油的洗发水,一小瓶价值两百多元。他又花了4万元,购买了三个月的头部定期护理服务。他曾打算用那款名头很响的防脱洗发水,但头皮护理理疗师告诉他,里面的生姜成分对头皮会有刺激,并不好,他便放弃了。

洗完澡,王俊霖会搬出一个自动泡脚桶,在“养生”、“儿童”、“睡眠”、“成人“四种模式中自由选择。水里要加入母亲从家中寄来的含有辣木籽生姜成分的泡脚剂,水温保持在38到45度之间,水位要越过自己的足三里穴位。

“因为只有没过足三里,它才会起到非常有效的保健的作用。”王俊霖说,泡完脚后,他会定期用磨脚器轻轻地磨去脚底的厚角质层,让脚显得异常“鲜嫩”,再用大碗的润肤霜裹在脚上按摩脚底,“这样脚部就会非常柔软,每天像是踩在云彩上。”

在泡脚的三十分钟里,对其他部位的养护也没闲着。他专门买了颈椎肌治疗仪,这款号称有低电频脉冲,可以模拟真人按摩。

对于从南方来的他来说,北京实在太干了,当雾霾太严重或空气不好时,王俊霖会专门用一支来自美国的鼻炎洗剂,清洗自己的鼻子,他还会随身带一支护手霜,手一干,马上挤出一小管揉搓保湿。

王俊霖的90后朋友们到他家看到这一切,瞠目结舌,叫他“养生的集大成者”。他们干脆把他视作养生试验田,只要王俊霖用过说好,自己就会去买。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9名9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受访90后开始关注养生信息,约一半的受访90后表示关注养生信息是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90后、95后线上消费大数据洞察》也显示,90后及95后对于整个“养生”系列产品的偏好度也明显上升,在2017年8月和9月甚至超越了“90前”。从养生食品来看,95后目前五大养生最爱为蜂蜜、枸杞、乳清蛋白、养生茶和酵素。

这些东西,大部分也在王俊霖的养生橱柜里。比较过澳洲和英国的保健品性价比后,王俊霖专门托人从英国代购回奶蓟保肝胶囊,在他看来,熬夜会导致肝排毒不通畅,吃这个也不指望修复肝硬化,但“熬夜的、喝酒的人一定要吃它,因为器官的损伤不可逆,它对肝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每天下午,他会坚持吃新鲜水果和坚果葡萄干,还有两片指甲大小的胶原蛋白,“坚持吃的话,会发现整个人像发亮一样。”

王俊霖的胶原蛋白就是艾希在爱丁堡读研时专门替他买回来的。艾希每天会吃十几片保健品,葡萄籽、胶原蛋白、鱼肝油等等,从英国回来后,她就托英国的朋友代购,“毕竟国内的狂犬疫苗都可能有问题,还是吃点国外的,最起码花了钱图个心安。”

在艾希的婚前派对上,王俊霖还认识了另一个90后朋友竹子。和吃一大堆保健品不同,竹子的养生更中式:喝茶。红茶、白茶、绿茶、普洱茶换着喝,在他家里有三套茶具,喝绿茶用玻璃杯,喝普洱用紫砂,喝红茶可能会用瓷器。每年,他都会托云南普洱的朋友帮忙买几提新茶,一提有五饼,每饼像炒菜盘子大小,他专门存放起来,这样就能持续喝到三年内产的茶。

05

“科学养生”?

王俊霖的母亲也养生,但养生和养生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

有一段时间,王俊霖经常收到母亲发来的养生公号文章。2017年,母亲痴迷于一种含有牛蒡黄芪成分的中药茶剂,王俊霖每天会收到她发来的卖中药茶剂的微信号,还说,这个人喝了后,糖尿病也好了,高血压也好了,什么病都好了。

“我就特别难以理解这个事情,我说你先冷静下来听我讲,首先这个茶的成分是什么?主要不就是中药吗?这些中药无非可能做到一些排尿祛湿或者活血化瘀的功效,它怎么能达到那个(包治百病的)效果呢?”

一开始,母亲锲而不舍,仍然不断推文章、公号给他。王俊霖使出绝招,要爸妈告诉自己这些中药里哪些成分会起什么作用,“说出这些中药的病理和它的毒理学我就相信你。”王俊霖说,后来,母亲再也不发了。

王俊霖说,这是90后养生和父母一代养生最大的不同。“父母他们很不愿意去探究养生产品的原理到底是什么。他们只会问有效吗?对方说有效,他们就信。但现在年轻人会想这个商品的原理到底是什么?成分是什么?大家会考虑这个问题。”

王俊霖每次看到一个新产品,都会多方比较,还会查医学文献。他称自己是“科学养生”。前段时间,“葡萄籽”产品特别火,他说自己专门去查,听医生分析部分品牌不排除添加激素的可能,而某些品牌葡萄籽的活性成分较少,含有雌性激素对女性好,但对男性用处不大,所以并没有跟风。

Albert的母亲也一样热衷推这样的文章,但他选择不看。在他看来,年轻一辈和老一辈的养生区别在于,年轻一辈追求快速见效,而老一辈则是长期保养。同时,年轻一代比老一辈的观点超前,也更舍得在保养品上花费。

“他们对于物质消费其实比较少,而且一直在为子女付出,像我们这一代人很舍得为自己花钱。”王俊霖说,很多东西在父母看来,可能都是不必要的消费,比如高于上万元的护肤保养品,但90后则愿意为此付出。

唯一的相同点是养生的目的,显然都来自对健康的焦虑。在福建集美大学研究话语与文化建构的教授董丽云看来,除了自身的健康危机外,媒介不断向公众传递的健康焦虑,也影响着人们的养生态度。

“有的疾病是贩卖出来的”,董丽云接受本刊采访时介绍,2014年夏天,她带着三位研究生对人民日报社主管的《健康时报》全年101篇医学广告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20个带有情感倾向的词进行编码计算分析,带有正面情感词汇如“满意”、“佳”58个,而负面情感词汇如“虚弱”、“不幸”等532个,是正面情感词汇的9倍。计算结果显示,除去5篇中性情感文本,1篇正面情感文本,其余95篇医学广告文本均为负面情感倾向,董丽云认为,这充分说明医学广告文本传递了健康焦虑。

与此同时,现在媒体上不断出现的猝死、疾病等新闻,也同样会传递这种焦虑。在董丽云看来,公众的健康意识确实在提高,同时,随着自媒体时代到来,每个人都可能接触到五花八门的健康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常常用健康大数据的话语形式,比如“中国高血压人口有 1.6—1.7亿人”,而且还会举出大部分疾病所具有的大部分症状,如疲劳、头晕头痛、发热、胸闷、肠胃不适、心慌等。这种状况下,人们很容易自我诊断,从而产生健康焦虑。

“健康成为了我们融入社会的重要指标。老年人更关注寿命长短,而年轻人更关注健康对职业形象的影响,比如脱发”,董丽云说,“健康成为可以被贩卖的商品,想要顺利升学、 获得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或拥有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首先要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否则意味着参与社会资格的剥夺。”

对此,王俊霖也很赞同,他觉得自己注重保养,如果去面试,两个人实力相当时,面试官一定会选择好看的。

除此之外,90后即使百般养生,注重健康,但还是避免不了对未来的担忧,艾希随身带着从庙里求来的8个护身符,工作晕倒事件后,特意去刻了个文身“seize the day(活在当下)”。Albert作为90后独生子,有着自己的担忧:“上面四个人,底下一个人,旁边还有一个人,背负了这么多人的使命跟责任在身上,你就很重要,身体不能跨。”Albert说,自己一方面想成熟,想承担更多责任,可另一方面,又是矛盾的,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失去那颗躁动的、年轻的心,所以朋克养生,一直拧巴。

除了养生,王俊霖还给自己买了保险。公司买的保险之外,他又另外给自己买了一份商业保险,保额150万,他还打算到香港去多买一份。当他看到“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解释时,不胜唏嘘,满是感慨,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时而迷茫,时而孤独,但对于健康,他们希望可以把握在自己手中,“也许有的东西我没有能力去规避、改变,我愿意为未来做更好的铺垫。”

8月4日那天,王俊霖到北京苏州街的一家机构预约做头部护理。当日最高气温37度,行走在路上,“人若烤鸭”,他穿着小两件套,化着精致的淡妆,带着一把写着“不负相思”的扇子。护理期间,他不停交换两部手机,语音谈着工作,其中一只手机壳上是两只飞舞的仙鹤,他说,“希望自己能够延年益寿”。

(应采访对象要求,艾希、竹子为化名。实习生高璇、姜欣彤对本文有贡献)

来不及年轻就老了?那些“朋克养生”的90后

看天下427期封面故事

来不及年轻就老了?那些“朋克养生”的90后来不及年轻就老了?那些“朋克养生”的90后来不及年轻就老了?那些“朋克养生”的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