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养生:处暑

文 / 医不在年在于术
2018-08-23 10:40

处暑是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秋天的第2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24节气养生:处暑

处暑 8月23日

节气特点

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前后。我国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意即: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节气民俗

24节气养生:处暑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24节气养生:处暑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即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节气养生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步呈现一片肃杀的现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心情,不利于人体安康,因而,在肉体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情,使神志安宁,使心情安静,切忌心情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处暑后气温逐步降落,气温日较差增大,此时,在起居方面,要留意依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留意早睡早起,早睡能够防止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伸展。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防止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如明・高濂著《遵生八笺》中的坐功:每日寅时(清晨3-5点),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也可多做播送体操,打太极拳、漫步等。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颖果蔬、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分离药膳停止调理。

节令美食

24节气养生:处暑

莲子绿豆百合粥

养心神

润肺燥

原料:莲子60g,百合30g,绿豆80g,大米150g,冰糖适量。

做法:把绿豆、大米、莲子、百合分别用清水洗净,百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砂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将莲子、绿豆、大米倒入砂锅中,待水沸后将火调小,下百合以文火慢煮至粥稠,加冰糖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养心神、润肺燥。

节令中药

秋季气候干燥凉爽,津液易伤,宜予平补,宜采用生津养阴、润肤的中药。常用的药物有麦冬、沙参、白芍、百合、熟地、当归、桑葚、菊花等。肺燥咳嗽者,还宜选用甜杏仁、川贝母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24节气养生: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