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己居:明式红木家具的养生之道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从古至今,各个时期都有许多养生之道。明清两朝时,养生文化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大量养生专著涌现;二是对吐纳行气术的整理有了进一步完善;三是对健身引导术进行了改造;四是对医疗导引术的整合;五是创编易筋经和太极拳;六是颜元的养生理论。明清两代学者在继承传统养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最终完善了古代养生文化体系,也为明式家具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刚柔并济,造型养生
明式家具造型简练,以“线”作为主要的形式语言,注意形体的收放起伏与线形的流畅。此造型意蕴可以从刚柔并济的“太极拳”中窥见一斑。《太极拳谱图说》中有云:“明洪武七年,始祖讳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教子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曰太极拳。”传统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收放自如,自创编之日起,便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对明式家具的产生也起到了一定影响。
圈椅的造型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圈椅的搭脑和扶手以曲线向两侧微微张开,形成内张外敛的守势,动静相宜。传统明式家具通过对人意念情趣的驾驭,力求实现人体精、气、神的自我调和,对现代设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传世卯榫,无胶养生
明式家具使用天然卯榫结构,很少用胶,细腻内敛而不张扬,使其内在品性呼之欲出。明式家具善用卯桦结构,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天然具有的结构美亦可以用更夸张,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方面澳珀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从而让明式家具结构之美不断与时俱进,注入新的血液。庄子有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这里的空虚之境并不是寄情于虚无缥缈的玄幻世界,而是要保持心境平和、豁达从容、遵循自然法则。
装饰适度,去繁就简
明式家具常常给人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多一分则繁缛,少一分则寡味”,尤其擅长利用木结构的每一部件进行艺术加工,使结构部件兼有装饰作用。据历史记载,明代的帝王大多崇尚道教,喜好老子庄子之说。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无欲则刚”。老子认为世人内心充满物质欲望,对于生命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老子看来,一个人要养生,就必须学会避开害生之物,保持柔、弱、静。“曲才能保全,枉曲才可直伸,低洼而能满盈,敝旧而能更新,少而能多得,多的反而减少。”明式家具在装饰上的去繁就简亦是对道家学说养生思想的诠释。
精雕细琢,工艺养生
明式家具工艺精巧,加工精致,使得整体家具隽永、古朴、纯粹、大方。严密的卯榫、精美的雕刻、细密的藤屉、绚丽的缓金无不充分反映了明式家具的卓越水平。徜徉于明式家具精湛的工艺中,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匠师们制作家具时的一丝不苟与执着专注。
养生活动是人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改造的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创造了身心结合的锻炼典范,强调心理活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它不仅对祛病养生,提高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将高尚的人文理想化作现实的精神动力,不断陶冶情操、鼓舞人心。
精选用材,天然养生
明式家具用材十分广泛,但天然木材的选用最能反映出明代家具的用材特点。明式家具选材过程中强调充分利用并保持木材本身的天然纹理,木材表面的养护大多不用髹漆,仅稍加打磨或上蜡,以展现木材的天然美感。
明式家具“惜料如金”,一方面因为材料的短缺,另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传统养生一直注重天地自然与人的关系,主张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中国源远流长,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家具中,“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也是形成中国典型东方特色的根源所在。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帝内经》中不仅仅是泛泛谈天人合一,而是将它们的关系一一落实。
庄子的自然观曾经指出,人之性即纯朴、无知、无欲。“能够像生绢和原木那样保持其自然的本色,人类的本能和天性就会完整地留传下来”。明式家具可以说是很好地践行了庄子关于养生的自然观理论,抱朴归真方能海纳百川,生生不息。
结语
家具从诞生起,便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物品,从传统养生角度来剖析明式家具,使我们对现代设计及生活方式的选择有了全新的认识。明式家具注重实用与审美的相互结合,强调品质与人文的双重考虑,关注人的生理及心理时尚,表达对材料自身美感的体贴与赞美,为传统养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相信明式家具的养生之道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会得到更多人的认识。
作者:赵玲;张梦娇
|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明清家具之家 |
| 编辑:观己居明清家具文化 |
观己居明清家具文化取自《心经》观自在
从自我内心观察和对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追求出发
营造明清家具文化和红木文玩文化分享交流的空间